上市申请背景 - 南京海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11月7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1] - 这是公司继2023年创业板IPO折戟和2025年与成都先导并购谈判失败后,三年内第三次尝试登陆资本市场 [1] - 公司是一家成立24年的医药研发与制造一体化企业,采用“CXO+MAH”业务模式 [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增速骤降至3.65%,与2023年54.7%的增速形成鲜明对比 [2]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6.97%至1.78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25.82%至2208.4万元 [2] - 毛利率从2022年的60.1%下滑至2024年的46%,2025年上半年回升至52.1%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2023年的1.13亿元骤降至2024年的-3457万元,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恶化至-4245.1万元 [2] - 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从2022年的4467.6万元激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76亿元,周转天数从43天延长至176天 [2] 业务模式与依赖 - 收入严重依赖CXO服务,报告期内CXO服务收入占比从65%攀升至87.8%,2025年上半年仍高达78.2% [3] - 采用“自主选品-立项研发-成果转让”的业务模式,区别于传统CXO的“委托研发”模式 [3] - “多次开发”模式在2023年上半年贡献了7478万元收入,占总营收的33% [3] - “多次开发”模式的可持续性高度依赖相关品种未被纳入集中带量采购 [3] 行业竞争格局 - 仿制药CXO领域已陷入高度同质化竞争,业务模式在2023年就已步入“低价竞争死局” [4] - 仿制药药学服务报价从2019年的四五百万元大幅降至2023年的约两百万元 [4] - 生物等效性试验价格从峰值500万元近乎腰斩 [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规模为1.78亿元,同期药明康德营收达208亿元,实力悬殊 [4] - 在中国境内从事药物技术转移的CXO服务提供商中,按获批临床试验及上市许可总数排名第二 [4] 客户与关联交易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变动频繁 [5] - 民康药业成立于2021年10月,在2022年就成为公司第四大客户 [5] - 由公司间接股东实际控制的海美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在成立当年(2022年11月)即与公司发生交易 [5] - 部分客户与公司存在人员或股权关联,如2022年第二大客户泰达药业的监事曾为公司前员工 [5] - 2023年上半年第一大客户上海亿伦的实际控制人,为公司的间接股东 [5] 募资计划与市场前景 - 计划将IPO募集资金用于研发活动、扩大产能及一般企业用途 [6] - 与创业板IPO时计划的8.5亿元募资额相比,此次港股IPO的募资规模可能更为谨慎 [6] - 中国CXO市场仍具增长潜力,但仿制药CXO细分领域面临结构性挑战 [6]
海纳医药港股IPO:上半年收入、净利润双下滑业绩增长乏力 高度依赖CXO服务 "多次开发"模式...
新浪财经·2025-11-12 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