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口述历史·上银30年】全国首家!上海银行养老金代发啃下养老保险改革“硬骨头”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城市合作银行(上海银行前身)在1997年承担全国首家养老金社会化发放试点任务,开创了“社保管钱、银行代发”的养老金发放新模式 [1][2] - 公司通过“四专”方案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成功应对从试点到规模化代发的挑战,至2000年服务客户超百万户 [3][5][12] - 养老金代发业务奠定了公司“市民银行”的品牌基础,并成功拓展至其他民生服务领域,使养老金融成为公司战略重点,零售客户综合资产占比近50% [12][13] 业务启动背景与决策 - 1997年7月国务院出台决定提出加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上海希望率先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1] - 公司面临重大抉择:业务能快速获得批量稳定个人客户群,但会对网点资源和客群结构形成巨大冲击,且需大量前期投入 [2] - 行长室最终拍板承接任务,定位“市民银行”,认为保障退休职工养老金发放具有重大社会效应,责无旁贷 [2] 试点实施与方案设计 - 1997年10月选择杨浦区第一丝织厂作为首家试点单位,当月成功代发2855户、金额150余万元,成为全国首家代发行 [3] - 为适应1998年市政府提出的三年全面社会化发放目标,公司制定“四专”方案:专用账户、专用平台、专属模式、专设科室 [5] - 方案具体包括设置养老金专用账户、开发与社保局对接的专用平台、建立“集中开户、集中制卡、分散制折”模式、总行营业部设中间业务科对口社保中心 [5] - 试点成功后,1998年8月市社保局正式委托公司承担老市区和浦东新区的养老金发放工作 [7] 规模化挑战与应对措施 - 公司发挥一级法人优势,形成“总对总、区对区、点对点”服务模式,高峰日加开储蓄窗口 [10] - 创新流程实现养老金账户批量开立,总行营业部通宵打印存折,专车派送社保中心 [10] - 开发专用平台处理代发数据,实现专线传输,确保养老金准时到账 [10] - 网点提前备足小面值钞票,党团员组成志愿者维持秩序,开设专窗并增设社区服务点弥补网点空白 [10] - 1998年底代发养老金近35万户,2000年超百万户,公司荣获“市社会保障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12] 业务拓展与战略成果 - 养老金代发迅速提升公司品牌知晓度,“到上海银行领养老金”成为口头禅 [12] - 公司从代发养老金拓展至动迁款代发、失业金代发、医保结算等服务,并开通公用事业费代扣代缴,构建“代发+”“代扣+”服务生态 [12] - 业务成功使公司有信心参与更多国家改革试点,如住房制度改革推出个人住房组合贷款,医疗保险改革配套医保结算服务 [13] - 养老金客户综合资产在全行零售客户综合资产占比近50%,养老金融成为公司战略重点之一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