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调整结束,大反攻开始?
搜狐财经·2025-11-12 16:33

板块表现与市场焦点 - 创新药板块在经历两个多月的调整后再次成为市场焦点 [1] - 创新药ETF表现强劲,恒生创新药ETF(159316)单日上涨2.52%,创新药ETF易方达(516080)年内涨幅达31% [2] - 近20日资金净流入数据显示,恒生创新药ETF(159316)净流入超过13.08亿元,规模达40.85亿元;创新药ETF易方达(516080)净流入2.64亿元 [14] 业绩兑现与基本面 - 百济神州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5.95亿元,同比增长44.21%,产品收入273.14亿元,同比增长43.86%,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至15.62亿元 [3] - 信达生物2025年第三季度总产品收入超33亿元,同比增长约40% [3] - 81家创新药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增幅达13.84%,其中9家公司由亏转盈,多家公司亏损大幅收窄 [4] - 业绩走高的核心原因包括去年同期基数相对较低以及出海成绩优异 [5] 出海成就与全球竞争力 - 截至10月21日,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总额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012.4亿美元,远超2024年全年的519亿美元 [5] - 重大出海案例包括:恒瑞医药与GSK达成潜在价值120亿美元的合作;三生制药与辉瑞交易潜在总额超10亿美元;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翰森制药与罗氏、百济神州与Royalty Pharma等达成合作 [6] - 2025年ASCO、ESMO两大顶级肿瘤学年会上,中国药企创下历史纪录,多项研究入选最新突破性摘要 [6] 市场回调与估值水平 - 创新药板块自9月初开始回调,持续时间约2个月,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回调幅度达到17% [8] - 当前宏观和产业环境优于历史极端时期,宏观经济在恢复,流动性环境宽松,政策面转向利好,企业业绩恢复增长 [11] - 作为对流动性敏感的赛道,全球主要央行的降息趋势有助于企业融资和板块估值中枢上移 [13] 政策环境与行业支持 - 国内政策环境已从"阵痛期"进入"新常态",2025年国家医保谈判首次引入商保创新药目录新机制 [18] - 新机制有利于整合医保和商保资金,加快创新药商业化进程和药企资金回笼速度,改善企业现金流 [18] 研发管线与未来增长 - 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在研管线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临床在研项目数量占全球超过20% [20] - 在细胞治疗、ADC和双特异性抗体等前沿领域,中国在研产品数量达到或超过全球总数的30% [20] - 头部药企如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临床研发管线普遍拥有超过20个在研项目,其中5-10个进入关键临床或注册阶段 [20] - 预计未来3-5年内,平均每年有2-3款重磅新产品或新适应症推向市场 [21] 成本优势与研发效率 - 在中国完成一项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的总成本相较欧美市场低30%-40% [23] - 凭借庞大的患者池和高效的临床中心,中国药企的患者入组速度通常比国际同行快50%以上 [23] - 国内头部药企正从"me-too"转向研发"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药物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