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积极投身科技金融,多家中小银行上半年科技贷款增速超20%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1-12 18:12

政策环境升级 - 国务院办公厅于2025年3月5日印发指导意见,明确科技金融需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于2025年4月1日联合发布实施方案,鼓励银行加大科技型企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投放,并提高科技金融指标在内部绩效考核中的占比 [2] - 科技部、人民银行等七部门于2025年5月14日联合推出15项举措,包括制定科技型企业识别标准和鼓励银行设立专门机构 [2] - 各地方政府于2025年下半年密集出台落实方案,例如北京市提出力争每年通过再贷款政策工具撬动相关贷款投放不低于1000亿元 [3] 行业整体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末,科技贷款新增额占各项贷款新增额比重为28.8%,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3.4万亿元,同比增长22%,连续5年保持20%以上增速 [5] - 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截至2025年8月末,创新型中小企业获贷率提升至66%,“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获贷率达到72.3% [5] - 科技企业融资成本稳步下降,2025年8月科技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5] - 科技部通过“创新积分制”筛选出7万余家科技型企业并向银行推荐,相关企业已签约贷款合同金额超2900亿元,担保规模超400亿元 [4] 银行科技贷款格局 - 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科技贷款规模上占据主导,招商银行以6,962.05亿元贷款余额位居榜首,中信银行以6,606.37亿元紧随其后 [9] - 部分中小银行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2025年上半年渤海银行科技贷款余额较2024年末增长51.28%,华夏银行增长32.31%,常熟银行和桂林银行增速均超20% [1][10] - 银行通过模式创新服务科技企业,例如杭州银行构建“1+7+N”专营体系服务超2.8万户企业,宁波银行设立科技金融部打造三大生态圈 [10] - 地方中小银行积极跟进,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在嘉兴的试点中,科技企业贷款占对公贷款比重超30%,覆盖科创企业7200户、覆盖面达70% [11] 债券市场创新 - 2025年债市“科技板”正式推出,重要突破在于将发行主体拓宽至银行等金融机构 [12] - 截至2025年10月末,银行作为发行主体的科创债共57只,合计规模达2776亿元,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发行300亿元,交通银行发行200亿元 [15] - 在承销环节,银行担任主承销商的新发科创债数量为724只,规模合计7644.95亿元,兴业银行以参与230只居首 [15][16] - 银行积极参与发行,例如江苏银行于2025年10月21日发行5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票面利率1.93%;绍兴银行发行6亿元科创债,票面利率1.95% [17] - 自“科技板”推出至2025年10月23日,陕西省非金融企业已累计发行科创债16只、金额148.5亿元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