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蒋伟东:英唐智控的“强链补链”与光电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娜 上海报道 11月10日,停牌两周的英唐智控(300131.SZ)正式复牌,"一字板"涨停,涨幅19.96%。 市场关注的焦点并不止于股价,还在于公司同期披露的重组预案:拟收购光隆集成与奥简微电子两家半 导体企业,加速向"研发—制造—封测—销售"纵向贯通的IDM模式深化布局。 英唐智控成立于2001年,公司的起家业务是电子元器件分销。在一篇公开署名文章中,英唐智控董事长 胡庆周回顾公司发展历程时写道,过往20余年成绩与挫折并存,展望未来,"技术和商业前进的趋势像 重力一样必然"。 这句话,亦可视为英唐智控近年持续转型逻辑的注脚——从供应链端长期贴近客户需求开始,将"理解 市场"转化为"定义产品",实现从供应链到设计能力全方位的国产替代。 在这样的路径下,英唐智控的战略选择呈现出一种"有为"与"有不为"的清晰边界:公司并非以铺展业务 版图为目标,而是从现有产品矩阵和客户需求中,判断哪些技术环节具备长期价值、值得投入;哪些则 不必贸然进入。 换言之,这是一种企业自身的"强链补链"——将资源集中在能够形成长期能力沉淀的节点上,而非一味 追求规模上的外延生长。 半导体产业具有研发、验证、量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