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于11月10日收报4018点,时隔十年再度站上4000点关口,并在随后两个交易日守住该点位 [1][2] - 2025年初至11月10日,主要股指均实现显著上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和沪深300指数分别上涨19.42%、27.6%、46.35%和18.23% [2] - 在此背景下,截至10月29日,全市场4679只主动权益基金中,97.45%的基金在2025年内实现正收益,其中33只基金实现收益翻倍,表现最佳者年内涨幅超过200% [2] 近五年基金业绩分析 - 在存续时间超过五年的2695只主动权益基金中,有1019只基金近五年累计收益为负,占比达38% [1][3] - 近五年业绩领先的阵营中,有6只基金回报率超过200%,包括金元顺安元启、东吴移动互联等 [3] - 近五年亏损的基金中,174只基金亏损幅度超过30%,其中19只产品亏损超过50%,表现最差的三只基金天治新消费、方正富邦创新动力和富荣价值精选,过去五年回报率分别为-65.25%、-62.32%与-61.45% [3] - 在2020年6月30日至11月11日市场攀升期间成立的212只基金中,有49%至今仍未回本,亏损比例较全市场同期成立满五年的基金整体水平高出10% [3] 头部机构与知名基金经理产品表现 - 部分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近五年业绩承压,例如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和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近五年分别亏损32.98%和30.17% [4] - 多家头部公募机构旗下产品出现显著亏损,例如华夏基金、银华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和汇添富基金旗下多只产品近五年亏损幅度在30%至44.58%之间 [5] 基金长期业绩承压原因分析 - 高位加仓是原因之一,近五年收益为负的基金在2020年末与2021年年中的平均股票仓位为84.22%和84.36%,高于全市场主动权益基金79.83%和78.85%的平均水平 [6] - 以国融融银为例,其在2020年中报股票仓位为23.5%,至2021年中报提升至83.8%,随后在市场调整中迅速砍仓至61.9%,其2020年和2021年净值增长率分别为0.42%和-23.11%,大幅跑输业绩比较基准 [6] - 频繁换手对业绩造成负面影响,2021年至2024年间,全市场主动权益基金年平均持仓换手率为460.71%,而近五年亏损超30%的基金该指标为508.45%,亏损超50%的19只产品年平均换手率高达811.5% [7] - 基金经理频繁变动影响策略连贯性,例如富荣价值精选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已更换六任基金经理,其中四位任职期间未能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7] - 赛道依赖问题突出,部分基金过度依赖传统高景气赛道,截至11月11日,万得房地产指数、白酒指数与医药指数相较于2022年同期仍分别下跌8.52%、3.08%和0.92% [8] - 部分全市场选股型基金存在名不副实的情况,例如天治新消费混合历史重仓股长期集中于白酒、家居等传统消费领域,后又转向创新药,但年内仍录得3.06%负收益 [8] - 景顺长城新兴成长基金重仓股高度聚集于消费与医药类个股,银华领先策略连续17个季度重仓贵州茅台,持仓仍以传统消费为主 [9] 当前市场动态与未来展望 - 2025年以来新成立基金数量达1354只,创近三年新高,合计发行规模突破1万亿元,其中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达139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68亿元实现翻倍 [10] - 博时基金指出"风格再平衡"是当前较为稳健的思路,A股盈利底进一步确认,市场短期或将延续窄幅震荡 [10] - 鹏扬基金吴西燕认为可关注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主题标的,最看好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高端制造业,以及新消费和创新药领域 [11] - 中欧基金建议增加对中美两国自主可控题材的关注度,如军贸、半导体国产替代、AI基建、商业航天与6G基建等 [11]
南财观察|上一轮牛市买的主动权益基金,为何还有4成未回本?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1-12 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