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信贷增速下降反映金融供给侧结构变化 - 信贷增速下降是合理现象,反映金融供给侧结构变化,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是更全面合理的观察指标[1][8] - 信贷增速下降的四个原因包括:地方专项债置换平台贷款、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与中长期结构演变叠加下拉贷款增长[9];地方政府发行4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其中60%-70%用于偿还银行贷款[10];2024年金融机构贷款核销约1.3万亿元,2025年前9个月已核销超1万亿元[11];轻资产行业对信贷依赖度较低,难以弥补房地产贷款下降的缺口[12] - 未来金融总量增速下降是自然现象,与经济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一致,贷款增速略低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是合理的[12] 结构:货币政策强调“五篇大文章”并新增支持领域 - 本次货币政策报告对“五篇大文章”表述明显增多,落地要求更细化,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等领域均有新增具体表述[13] - “十五五”规划中科技金融是重点,政策底层逻辑是“破局”与“托底”:破局即发展新质生产力,托底为防范房地产和地方债务等系统性风险[16] - 结构性货币政策新增两大方向:完善脱贫攻坚后常态化金融支持机制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计划明年初执行[18] - 数字金融发展成效显著,截至2025年9月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达82万亿元,同比增长13.0%[15] 利率:优化负债成本与贷款利率变化 - 专栏四强调保持合理利率比价关系,由于重定价周期差异和银行竞争等因素,贷款利率下降快于存款利率,压缩银行净息差[21] - 央行通过整治违规手工补息、规范同业存款定价等措施增强银行资产和负债端利率调整联动性,支持银行稳定净息差[21] - 2025年9月一般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企业贷款新发利率分别为3.67%、3.06%、3.14%,同比分别下降48bp、25bp、37bp[22] -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环比6月持平,同比降幅收窄14bp;企业贷款利率环比下降6bp,同比降幅收窄6bp[22] 投资建议:银行股投资逻辑与主线 - 银行股从“顺周期”转向“弱周期”,看好板块稳健性和持续性,建议关注成长性高且估值低的城农商行[24] - 第一条投资主线是拥有区域优势的城农商行,重点区域包括江苏、上海、成渝、山东和福建等[24] - 第二条投资主线是高股息稳健逻辑,重点推荐大型银行如六大行,以及股份行中的招商、兴业和中信等[24]
戴志锋:3Q25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