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国药企在华战略的舍与得:“老药”逐步退场 “本土”加速成长
每日经济新闻·2025-11-12 22:21

进博会概况与行业趋势 - 第八届进博会共有29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展览面积和企业总数均创历史新高 [1] - 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成为洞察全球医疗前沿动态的重要窗口,展示AI赋能药物研发、新一代精准智能放疗平台、光子计数CT等创新产品 [1] - 产业呈现两条主线:跨国药企主动退出利润率下滑的老牌原研药,将资源集中于创新药研发和前沿技术合作;同时为应对地缘政治与供应链风险,加速“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布局 [1] 跨国药企的战略调整与研发投入 - 国家药监局注销80个药品注册证书,包含一系列外资或合资公司产品,被视为外资药企在集采常态化下的“主动收缩” [2] - 跨国药企加大在华研发投入,例如勃林格殷格翰宣布未来5年在华研发投入超过50亿元 [2] - 跨国药企与本土Biotech合作深化,例如阿斯利康与和铂医药的合作从单一分子授权发展为覆盖多靶点、多项目的深度战略合作,并创新性采用“研发合作+股权投资+建立北京创新中心”的多元化模式 [2] 本土生物科技公司的创新与发展 - 本土Biotech需从在部分热门靶点“内卷”转向关注提升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实现靶点创新、治疗方式创新、开发模式创新等多维度创新 [3] - 本土创新药企正从“技术引进”迈向“技术输出”,国产创新药BD(商务拓展)热潮背后是中国生物医药的跨越式发展 [3] - 中国创新药企在针对中国及亚洲人群高发疾病(如消化道肿瘤)的研发上已形成差异化成果,并在细胞基因治疗等新兴领域因顺畅的审批流程形成独特竞争力 [4] - 中国已成为同时布局多个in vivo CAR-T技术项目并率先启动临床研究的主要国家之一,有望引领全球细胞治疗发展 [3] 供应链本土化与全球布局 - 超七成受访者认为关税与贸易壁垒等波动将在未来一年显著影响其采购策略,超过六成企业正通过扩大区域/本土采购或推进本地化生产来强化供给安全 [5][6] - 医科达在2025年已实现全线产品的中国本土化生产,其本土化产品不仅应用于中国市场,也出口至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6] - 医科达已完成医用直线加速器全产品线的本土化生产、培育超过100家本土供应商,中国制造产品出口比例高达60% [7] - Cytiva已经实现了生物制药上下游主要硬件的国产化能力建设,目前近25%在中国市场的营收来自本土制造,未来3到5年计划将这一比例提升至50% [8] 本土化生产的驱动因素与价值 - 外资企业在中国加大投资、建厂扩产,既有对冲地缘政治风险的现实考量,也是对中国制造与创新能力的高度认可 [5] - 受益于中国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外资企业可以通过本土化生产得到质优价宜的产品 [6] - 中国临床环境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为医疗技术创新提供宝贵实践土壤,例如为满足中国“智慧医院”建设需求,公司的解决方案在智能工作流、自动化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度优化 [7] - Cytiva坚持以“多中心布局”的全球战略为核心,通过分散化和多点化的供应链节点管理风险,提升运营韧性,例如其上海浦东细胞培养基开发基地于今年3月正式启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