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商业化,何时落地?最新研判
中国证券报·2025-11-12 22:44

产业规模与增长 - 中国动力电池产量从2020年的83.4GWh增长至2024年超过1000GWh,4年时间增长超过10倍 [2]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装车量达493.9GWh,同比增长42.5% [3] - 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达到1200GWh,2030年中国和全球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3000GWh和4800GWh [3] 技术发展与性能提升 - 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接近500公里,动力电池单体成本降低30%,寿命提升40%,充电速率提升3倍多 [3] - 固态电池研发取得关键进展,部分企业已完成小批量的试验和装车测试,预计2027年进入小规模示范阶段,2030年后逐步商业化 [3] - 钠离子电池在储能、低速电动车等场景实现商业化落地,电池安全技术持续升级 [3] 产业竞争力与全球化 - 在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占六成,合计市场份额占比超60% [2] -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连续两年、动力电池出口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一,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锂电池出口额保持两位数增长 [3] - 企业海外建厂步伐加快,在欧洲、东南亚等地建成多个生产基地 [3] 未来技术路径与创新重点 - 需不断挖掘液态动力电池性能潜力,同时关注固液混合电池和全固态电池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 [1] - 全固态电池是未来重要方向,但面临固态电解质离子导电率低和固-固界面稳定性两大难题,商业化尚需时日 [4] - 在发展全固态电池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金属锂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等 [4] 应用场景拓展 - 低空经济被视为未来动力电池的蓝海,三元锂电池因能量密度高,是高端电动车、低空飞行器及机器人领域的首选 [6] - 半固态电池成为解决三元锂电池热失控蔓延快、安全性挑战的关键方案 [6] - 智能增程电动技术在充电设施未全面覆盖的现阶段,能有效结合传统动力与新能源技术优势 [7] 产业链合作与发展战略 - 需加强技术协同创新、增强产业链竞争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1] - 产业出海不仅是销售产品,更要推动产业和生态出海,输出中国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5][6] - 应积极参与并牵头国际标准制定,提升中国在动力电池标准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深化与各国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合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