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资金流入规模与纪录 - 11月10日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66.54亿港元,推动年内净买入额达到13053.49亿港元,突破1.3万亿港元关口 [1][2] - 自港股通开通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规模达到50031.41亿港元,首次突破5万亿港元大关 [1][2] - 2024年南向资金净买入额为8078.69亿港元,较2023年的3188.42亿港元大幅增加,并在2025年前7个月超越2024年全年,刷新年度净流入纪录 [3] 南向资金流入特征与驱动因素 - 在2025年的202个交易日中,有57天单日净流入超百亿港元,其中30天集中在上半年,显示上半年资金流入态势迅猛 [2] - 驱动因素包括:港股相较A股存在估值折价提供更高安全边际、国内利率下行环境下对科技龙头和高股息资产的配置需求、互联互通机制持续优化、内地长线资金的内在需求、全球降息预期增强流动性宽松预期 [3] - 中金公司认为南向资金加速流入也是“资产荒”的体现,在经济缺乏新增长点背景下,港股在分红资产和新经济板块上具有比较优势 [4] 南向资金市场影响力提升 - 2024年南向资金合计买卖金额约11.23万亿港元,占港股市场成交金额的34.64%,成交占比从2017-2020年的10%-20%区间持续提升至2025年的更高水平 [5] - 南向资金持有港股市值约6.21万亿港元,占港股总市值的12.93%,持续流入正将港股从“外资主导”改造成“内资定价”的半在岸市场 [6] - 保险资金与公募基金构成南向资金的主体力量,合计占比超40%,其中险资持有市值突破1.4万亿元占比25%,公募基金持仓规模达1.01万亿元占比18% [6] 公募基金与险资配置策略 - 公募基金是南向资金中最活跃的主导力量,其港股持仓规模从2020年底的3531亿元增长至2025年三季度的1.0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23.5% [6] - 公募基金在行业配置上体现极致成长风格,对传媒、医药、电子与商贸零售的持仓规模均超过500亿元 [6] - 保险资金在港股市场重点布局高股息股票,2025年以来频频举牌港股上市公司,银行类H股成为举牌主要板块 [6] 港股市场表现与估值吸引力 - 2025年港股主要指数涨幅显著,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年内涨幅均在30%以上,在全球主要市场涨幅居前 [2] - 恒生科技指数前瞻市盈率为20.4倍,低于其过去五年均值,也显著低于纳斯达克指数的30.9倍,显示港股估值仍有较大吸引力 [8] - 市场展望认为,在政策支持、产业升级与全球流动性宽松三重利好下,港股有望延续“估值修复+成长溢价”的慢牛行情 [1][8]
解码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首破5万亿港元 港股定价权增强 市场正循环显现
证券时报·2025-11-13 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