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改革背景 - 国内公募行业掀起以受托责任为核心的系统性改革风潮,改革措施覆盖公司治理、产品创新、投资运作、考核机制等全链条,以长期主义为导向[1] 公司规模与业绩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摩根资产管理(中国)非货币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1330亿元,较两年前实现翻番,行业排名提升20位[1] - 截至2025年10月末,公司近20年主动股票投资管理年化收益率达13.50%,排名行业前十[2] - 基金经理杜猛管理摩根新兴动力基金超过14年,任职年化回报率超16%;李博管理摩根核心成长超10年,任职年化回报率超11%;李德辉管理摩根科技前沿基金超9年,任职年化回报率接近14%[4] 投资理念与投研架构 - 公司秉持"全球视野,做多中国"理念,将主动管理视为核心能力[2] - 主动权益投资团队分为成长、均衡成长、均衡与价值三大组别,覆盖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投资需求[2] - 每只基金设有清晰投资指引,针对不同风格设定差异化跟踪误差考核标准,确保基金经理在风格稳定前提下追求超额收益[3] - 公司看好人工智能、中国制造龙头以及红利资产的"戴维斯双击"机会[3] 全球资源与本土智慧 - 投研团队能获取全球宏观经济数据、产业研报及企业调研信息,并与海外团队保持高频互动,实现全球资源与本土智慧整合[3] - 摩根资产管理全球研究团队定期走访全球核心产业集群,在全球视野中挖掘龙头企业[6] - 全球拥有500人的研究分析师团队,过去一年覆盖约4700家公司,完成近1.1万次公司实地考察与交流[6] 人才战略与团队建设 - 公司以"长跑主义"作为组织文化内核,贯穿于人才战略,已涌现出杜猛、李博、李德辉等一批管理同一只基金超过或接近十年的基金经理代表[3] - 2023年以来,围绕六大投资方向陆续引入多位外部资深人才,包括主动权益团队的梁鹏、李恒、王睿等,为各投资团队注入新的专业力量[4] 研究体系与文化 - 公司打造特色的"职业分析师"机制,鼓励分析师深耕研究,成为细分领域的"产业通"[5] - 构建了内部统一的研究"语言体系",包括一致的评估标准、战略评级框架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框架,使全球研究资源高效整合[6] ETF业务布局 - 截至2025年7月末,摩根资产管理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主动型ETF发行商,2025年以来主动型ETF净流入额全球居首[6] - 截至2025年10月末,公司以精品化策略布局了11只ETF,覆盖宽基、策略、行业主题、跨境等多个品种[7] - 在产品设计上创新性推出"季度强制分红"机制,打造了"会分红"的摩根ETF系列产品[7] - 在Smart Beta和指数增强领域,截至2025年11月10日,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ETF及指数基金合计规模突破200亿元[7] 客户服务与市场教育 - 2023年正式推出《环球市场纵览-中国版》报告,将连续出版20年的全球旗舰报告本土化[7] - 2024年启动《环球市场纵览-摩根中国行》全国巡讲,走进40多个城市,举办1100余场线上和线下分享会,覆盖人群达200万[7] - 2025年推出《ETF环球市场纵览-中国版》,以季度更新形式为投资者提供持续策略支持与服务[8]
摩根资产管理:百年资管机构打造中国“长跑”样本
中国证券报·2025-11-13 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