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赛道
经济日报·2025-11-13 06:20

文章核心观点 - 未来产业代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 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和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 - 中国发展未来产业具备超大规模市场 完整产业体系和新型举国体制三方面独特优势 [2] - 推动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聚焦前沿领域强化布局 以场景为牵引探索多元路径 并构建适应其发展的创新机制 [3][4] 中国未来产业发展现状 - 人形机器人 生物制造 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密集亮相 [1] - 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高校 科研院所与科技型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多层次产业生态逐步形成 标杆案例持续涌现 [1] - 在量子科技领域 合肥聚集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量子科技型企业 “量子大道”集聚了30余家量子科技龙头企业 形成了全国最密集的量子产业生态圈 [1] 国际比较与国内优势 - 主要发达国家均将未来产业视为未来竞争关键 美国布局人工智能 量子信息及半导体等领域 德国通过《国家工业战略2030》强化关键领域保护 [2] - 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为新技术新业态提供丰富应用场景和快速迭代机会 [2] - 中国具备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 有利于未来技术成果的工程化 产业化落地和产业链协同 [2] - 中国能够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集中资源进行前沿技术攻关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2] 当前挑战与发展重点 - 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工业机器人 智能传感器 先进控制系统等高端设备仍依赖进口 [3] - 数据基础建设不足 企业数智化水平参差不齐 中小微企业仍依赖传统生产模式 数据流通协同效率较低 [3] -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需坚持以数智化技术创新为核心 以高素质数智化人才为支撑 加快突破核心技术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3] 未来产业发展路径 - 需强化重点领域的系统性布局与资源支撑 瞄准量子科技 生物制造 氢能和核聚变能 脑机接口 具身智能 第六代移动通信等重点领域 [3] - 建立跨部门资源协调机制 在研发资金上向国家实验室 创新联合体倾斜 在基础设施上优先布局量子通信骨干网 氢能储运枢纽等 [3] - 积极探索多元路径 加快建立“技术研发+场景运营”一体化商业模式 推动“具身智能”优先应用于工业巡检 养老陪护等具身服务中 [4] - 构建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健全管理办法 建立投入增长和风险分担机制 为专精特新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提供支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