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假象”带不来流量
经济日报·2025-11-13 06:24

行业现象与风险 - 外卖档口利用AI技术包装出"精品堂食店"的宣传图片与实地场景大相径庭,引发消费者批评并导致商家声誉受损 [1] - AI生成内容日益逼真,若被误用、滥用或恶意使用会带来很大安全风险,公众担忧其成为虚假宣传的帮凶 [1] - 商家使用AI生成内容若与实际情况不符,即便一时吸引顾客也难以长久发展,并可能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甚至构成消费欺诈 [2] 合规要求与标准 - 商业推广中利用技术手段包装产品和服务必须确保内容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信息 [1] - 平台店铺使用AI生成内容须严格遵循《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标识办法》,对生成的文本、音频、图片、视频等添加显式和隐式标识 [1] - AI生成内容的标识字号大小、节奏快慢、时长等均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不能随意添加 [1] 监管与责任划分 - 司法裁判已明晰规则,例如未经许可利用AI技术擅自创设、使用自然人虚拟形象构成对人格权的侵害 [2] - 平台应加强监管,督促撤换不真实或不符合要求的图片,善用客户评价机制履行"把关人"责任 [3] - 有关部门需完善与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监管方式,制定符合实际的监管规则或指引以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3] 行业建议与消费者应对 - 商家应诚信经营,若使用AI生成内容装点门面应主动按规定作出标识以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3] - 消费者面对平台上光鲜亮丽的"精品堂食店"应多留一个心眼,仔细辨别、理性判断以避免被"AI假象"蒙蔽 [3] - 技术应当向善不能成为非法牟利的工具,商家需用技术提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而非制造假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