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与战略意义 -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对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1] -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在全球化竞争中重塑优势并掌握战略主动的关键变量[1] -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其“新质”体现在由革命性、颠覆性新技术催生并系统集成出新动能和新优势[2] 科技创新驱动 -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决定着其发展高度和未来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战略位势[2] - 需瞄准科技前沿,全力攻坚关键核心技术,以突破性成果催生新动能,并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2] - 需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2] - 尽管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已升至第10位,但行业仍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质量科技供给欠缺的问题[3] 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行业已形成世界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5] - 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6] - 需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并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等未来产业[7] - 需增强产业链韧性,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应对“脱钩断链”冲击的能力,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8] 市场环境与需求拓展 - 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优势,需通过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和高效组合[9][10] - 需破除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将市场需求优势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生动力[10][11] - 需健全要素市场体系,规范竞争秩序,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对全球优质资源的集聚能力[12] 绿色发展与生态安全 -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其“质优”体现在绿色发展上,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动能[13] - 需通过科技赋能推动生产要素绿色转型,加快产业绿色升级,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14] - 需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14] - 新质生产力发展需与生态安全保障良性互促,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构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15]
丁晋清: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竞争新优势
经济日报·2025-11-13 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