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增程“二次战争”:技术派车企开始接管战场?
钛媒体APP·2025-11-13 08:44

增程技术竞争阶段演变 - 行业从“第一次战争”进入“二次战争”,竞争焦点由解决续航焦虑转向技术集成度、场景适应性和燃油车替代效率的全面较量 [2] - “第一次战争”由理想、问界等品牌主导,核心目标是证明增程技术存在的合理性并解决“有没有”的问题 [2] - “第二次战争”以小鹏、零跑等技术派车企入局为标志,竞争核心在于“好不好”与“为什么好” [2] 小鹏汽车的战略转型与技术特点 - 公司内部曾四次否决增程技术路线,第五次才成功推动,显示出战略转型背后的挣扎与决断 [2] - 公司在有限空间内集成后轮转向、60升大油箱、高功率电驱及三排一键收纳功能,体现了其电动化底层架构能力 [5] - 公司采用“大电池+大油箱”方案,为X9配备63.3度电池和60升油箱,旨在满足城市通勤与长途出行的复合需求 [7] 增程技术路线分化与场景适配 - 行业出现技术路线分化:零跑D19采用“超大电池+小油箱”方案,配备40升油箱,鼓励用户在城市多用电 [6] - 小鹏X9采用“大电池+大油箱”逻辑,旨在为用户提供应对复杂使用场景的灵活性,如何小鹏所述可满足超过1000公里续航需求 [7] - 技术路线的选择是对用户真实使用场景的回应,背后连接着出海战略,大油箱在充电设施不完善的海外市场是关键竞争力 [8] 增程技术出海战略与挑战 - 多家中国品牌将增程车型作为打开海外市场的“敲门砖”,例如理想在乌兹别克斯坦开设零售中心,零跑C10增程版在欧洲交付,赛力斯在慕尼黑车展发布新一代超级增程技术 [9] - 增程技术在海外市场的核心优势在于绕开充电设施不足的痛点,提供“零焦虑”的电动体验 [9] - 出海面临认知门槛、政策风险及本土化挑战,需让欧美用户理解增程更接近纯电,并适应不同国家的油品、驾驶习惯和法规 [11] 行业竞争维度与市场策略演变 - 增程赛道技术门槛快速抬高,竞争从营销驱动转向研发与工程能力驱动,例如电驱采用混合碳化硅技术、AI小模型介入控制系统 [5] - 增程路线本质是“实用主义”的胜利,精准抓住用户既想要电车低成本智能化体验,又不想为续航充电烦恼的需求 [11] - 增程技术对中国品牌而言不仅是技术路线,更是市场策略,在国内与纯电并行增长,在海外成为切入市场的利刃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