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集团战略调整与市场影响 - 日本软银集团于2025年10月清仓其持有的全部3210万股英伟达股票,套现58.3亿美元(约9000亿日元)[5] - 抛售英伟达股份的资金将用于对OpenAI进行225亿美元的追加投资,并支持其“星门计划”数据中心建设[12] - 软银近期还出售了价值91.7亿美元的T-Mobile股份,显示出其战略重心全面转向AI应用领域[12] - 软银自身股价在2025年上涨148%后,近期单周跌幅达19%,市场对其高杠杆投资模式的可持续性存疑[12] - 软银此次清仓操作引发英伟达股价单日下跌近3%,市值一夜蒸发约1431亿美元[5] AI行业趋势与市场担忧 - 英伟达股价在过去三年累计上涨超1200%,并于2025年10月成为首家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的公司[8] - AI商业化的现实问题逐渐暴露,OpenAI年化营收120亿美元,亏损却高达80亿美元[8] - 多数AI初创企业依赖债务融资,且缺乏可持续盈利模式[8] - 美国科技巨头发行的债券利差升至0.78个百分点,反映出投资者对AI基础设施过度投资的担忧[8] - 市场对AI泡沫的警告日益增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AI概念股估值已接近互联网泡沫时期水平[10] - 花旗集团报告指出,尽管AI需求真实存在,但供应链瓶颈和商业化延迟可能加剧市场波动[10] - 美国AI基础设施投资占2025年上半年GDP增长的一半,微软、谷歌等企业资本支出达3640亿美元[15] 美国政府停摆的经济影响 - 美国政府停摆始于2025年10月1日,持续36天打破历史纪录,导致约75万名联邦雇员停薪休假[3][6] - 停摆每周造成约15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美国第四季度GDP年化增长率预计下降1至2个百分点[3] - 航空管制人员短缺导致全美超6000架次航班延误,联邦食品援助项目60年来首次暂停发放[3] - 关键经济数据发布延迟,美联储货币政策陷入两难[14] - 美国民众对国会的支持率跌至15%,超七成受访者认为两党政策脱离民生需求[14] 金融市场连锁反应 - 软银清仓英伟达引发AI概念股集体地震,被市场解读为AI热潮退潮的信号[1] - 做空机构开始押注英伟达等AI龙头,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自2025年6月起已累计套现超10亿美元[10][15] - 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利差扩大,科技垃圾债发行量逼近2020年高点[17] - 部分科技企业将数据中心租约证券化,形成类似2008年次贷危机的金融衍生品,加剧系统性风险[15] - 分析师认为,若AI泡沫破裂,美国可能面临比互联网泡沫时期更严重的资本蒸发[17]
美国收到2个坏消息,日本软银砸盘英伟达,套现9000亿,AI情况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