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所有权变更 - 汉堡王母公司RBI与CPE源峰达成战略合作,成立合资企业"汉堡王中国",CPE源峰获得约83%股权,RBI保留约17% [1] - CPE源峰将向汉堡王中国注入3.5亿美元初始资金 [17] - 双方计划将汉堡王在中国市场的门店规模从约1250家拓展至2035年的4000家以上 [17] 市场地位与业绩表现 - 汉堡王在中国炸鸡汉堡品牌中仅排第12位,门店总数约1300家,远落后于肯德基的11648家和麦当劳的超过7000家 [5] - 汉堡王中国单店平均年销售额仅约40万美元,而法国为380万美元,韩国为120万美元 [5] - 汉堡王在小红书粉丝数仅有2.6万,而麦当劳和肯德基分别拥有79.1万和58.7万粉丝 [1] 品牌发展历程 - 汉堡王于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比肯德基晚15年,比麦当劳晚15年 [3] - 进入中国市场后的七年里只开出52家门店 [3] - 2012年将中国业务交给土耳其特许经营商TFI集团,开启加盟扩张,2018年门店突破1000家,但快速扩张带来质量失控和选址受限等问题 [3] - 2025年2月,RBI集团收回了汉堡王中国近100%的股权 [3] 市场竞争环境 - 麦当劳中国计划今年新增1000家门店,肯德基计划净新增约1600至1800家门店 [20][25] - 华莱士、塔斯汀等本土品牌以高性价比和灵活经营模式快速崛起 [20] - 麦当劳中国会员数已超3.5亿,超过九成的销售收入来自数字化订单,而汉堡王一度把重心放在堂食,数字化能力不足 [23] 行业趋势与消费者行为 - Z世代消费者对快餐的需求从"吃饱"转向"吃好且省钱",85%的年轻人可接受快餐价格不超过30元,43.7%的人预算在20元以内 [9] - 健康趋势日益显著,"低卡"、"少盐"、"营养可视化"成为新战场,麦当劳推出6款"500大卡套餐",赛百味推出6款"237能量碗" [22] - 消费者对洋品牌逐渐"祛魅",国货精品强势崛起 [8] 本土化策略对比 - 肯德基自2002年起推出老北京鸡肉卷、豆浆、饭团、热干面、牛肉粉等一系列本土化产品,彻底打破"洋快餐"边界 [11][12] - 汉堡王主打火炉现烤独特烟熏焦香风味,但在中国市场遭遇水土不服,部分消费者觉得口感太干太硬 [11] - 汉堡王随后推出牛腩笋椒汉堡、猪肘堡等创新单品,但却偏离了自身特色 [11] 外资品牌本土化资本运作 - 2016年,美国百胜餐饮集团将百胜中国分拆并独立上市 [14] - 2017年,麦当劳将其中国内地及香港业务80%股权出让给中资(中信系)主导的财团,成立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 [14] - 星巴克中国与博裕资本达成战略合作,博裕资本获得合资企业至多60%的股权 [16] - CPE源峰是一家深耕连锁消费服务领域的资产管理机构,曾投资蜜雪冰城、爱尔眼科、泡泡玛特等企业 [16]
洋快餐集体卖身中国资本,汉堡王交出控股权,新东家10年冲4000店
搜狐财经·2025-11-13 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