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痛失“最低价”?当理性消费成主流,AI正重塑电商
当第17个双11落下帷幕,这场始于2009年的消费节日,正逐渐褪去"流量狂欢"的外衣,转向"价值竞 争"的新阶段。 2025年双11期间,各大平台并未披露GMV(商品交易总额)数据,但多家平台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表示,平台商品成交额创新高。 截至记者发稿时,京东双11数据显示,平台下单用户数增长40%,订单量增长近60%;天猫双11数据显 示,截至11月5日,淘宝闪购带来的新用户,在本次双11期间的电商订单数已超过1亿;小红书"种草直 达"在各大电商平台中实现成交额破千万的单品已超过100个,成交额超100万的商品近1000个。 理性消费特征愈发凸显,头部直播间不再疯抢"最低价",AI(人工智能)全面渗透购物全链路,而"中 国制造"则借助电商加速"破圈"走向世界,成为今年双11最显著的三大趋势。 理性消费升温:告别"史上最低价"开打"价值战" "今年双11,我提前列了清单,只买需要的东西,没再为凑满减熬夜下单。"在北京工作的白领刘女士告 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她今年双11的消费总额较去年减少了30%,"以前觉得不买就亏了,现在更看 重商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 刘女士的感受并非个例。艾瑞咨询报告显示,"跨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