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蔡昉:人工智能“对标”高质量发展目标,需要制度环境的支撑
南方都市报·2025-11-13 12:15

人工智能投资热潮与经济增长 - 美国经济学家预测美国今年90%以上的GDP增长来自人工智能投资[1] - 当前全球已形成人工智能投资热 这一热潮是浇不冷的[1] 人工智能对东亚国家及企业的战略意义 - 中日韩等东亚国家面临生育率极低、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挑战 亟需人工智能提高劳动生产率[3] - 在地缘政治激化背景下 人工智能实力决定国家所处的战略制高点[3] - 中美科技企业若不积极拥抱人工智能 将在竞争中被淘汰[3] 人工智能的双重性质与制度保障 - 人工智能具有双刃剑性质 既创造性也具破坏性 需通过制度建设使创造性大于破坏性[3] - 人工智能能否良好对标中国高质量发展目标是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3] - 人工智能的对标过程非自然形成 需制度环境支撑并通过改革实现[3] 人工智能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潜力 - 通过合理测算 到2035年中国赡养生产率每年将以5.6%速度增长 快于老年抚养比4.6%的年增速[5] - 借助人工智能保持生产率增长 并通过制度安排让增长成果在全体居民中均等分享 可使生产率进一步跑赢老龄化[5] 制度改革与人工智能赋能的协同效应 -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潜力巨大 城镇户籍与常住人口城市化率相差18个百分点 对应超过8000万劳动力的潜在空间[7] - 通过改革实现资源重新配置可带来巨大劳动力供给、生产率提升和广阔消费市场 此过程依赖人工智能赋能[7] 人工智能的风险化解与机遇把握 - 应利用人工智能的创新力量化解其潜在风险 用前所未有的机遇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