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观平:标准引领助产业强而优
经济日报·2025-11-13 16:17
标准化工作的战略地位与现状 - 将标准升级置于更突出位置以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 [1] - 国家标准总数已达4.7万余项并取得积极成效 [1] - 标准被视为破解产业同质化、创新碎片化及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1] 标准引领产业升级的成功案例 -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等标准加快储能产品迭代升级 [1] - 今年储能全产业链产能项目已达120多个 [1] 标准升级的经济驱动因素 - 当前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低水平重复竞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 [1] - 发展基准需从"有没有""多不多"切换至"好不好""优不优" [1] 优化标准供给的重点方向 - 聚焦传统产业升级痛点通过靶向式标准供给推动高端化转型 [2] - 围绕民生关切需求增强保障实现标准供给与社会需求同频共振 [2] - 紧跟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发展趋势坚持标准先行 [2] 强化标准实施的措施 - 压实监管责任建立分级分类监督机制及时纠正偏离标准的行为 [2] - 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标准符合性检测及技术改造方案支持 [2] - 组建专家团队开展标准解读培训完善政策激励引导企业主动实施高标准 [2] 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的策略 - 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加强与国际标准组织交流合作 [2] - 促进中国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深度对接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格局 [2] 标准体系的战略意义 - 标准体系已成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产业向强向优 [3] - 为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提升提供坚实支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