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概况与市场反应 - 2025年11月5日,中国财政部在香港成功发行40亿美元主权债券,总认购资金达到1182亿美元,认购倍数高达30倍[4] - 5年期债券认购倍数冲到33倍,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同期美国国债认购率仅为2.5倍[1][4] - 三年期债券利率为3.646%,五年期债券利率为3.787%,几乎与美国国债利率持平[3] 投资者结构与认购热度 - 亚洲地区投资者贡献了53%的认购资金,欧洲占25%,中东地区占16%,美国本土投资者参与6%[3] - 买家包括各国央行、主权财富基金、银行保险机构和资产管理公司等全球最精明的资金管理者[3] - 全球资本用真金白银做出选择,同样的价格但不同的热度,显示出对中国主权信用的高度认可[3] 宏观背景与信用对比 - 中国拥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截至2025年9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34万亿美元,贸易顺差持续扩大[6] - 美国债务规模已突破38万亿美元,每年利息支出超过1.1万亿美元,甚至超过了军费开支,政府曾经历长达40多天的停摆[6] - 市场选择质疑了国际评级机构的标准,穆迪给美国信用评级为Aa1,中国为A1,但认购情况显示市场认为中国主权信用已跻身与美国相当的层级[6][12] 战略意义与金融布局 - 发行美元债并非因为资金需求,而是一场高明的金融布局,旨在国际金融体系中重新定义“安全资产”的概念[6] - 债券发行为中资企业在海外融资设立了新的利率标杆,3.6%左右的利率为整个中资企业海外融资提供了“定价之锚”[8] - 募集资金可用于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国际资本购买中国美元债、中国进行全球投资的新循环[8] 对国际金融格局的影响 - 新的资本循环削弱了美元只能回流美国、支撑美国财政的单一路径,公司从一个被动的美元持有者转变为主动的美元调度者和投资者[10] - 发行美元债间接为人民币国际化铺路,国际投资者通过持有信用极佳的中国美元债,会逐渐熟悉并信任该发行体,为未来接受人民币资产奠定基础[10] - 选择在香港发行美元债同时巩固了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自2017年以来公司已在香港发行250亿美元主权债券和80亿欧元主权债券[12] - 在美联储降息周期背景下,资本有流出美国的倾向,中国成为资本避风港导致原本流向美国的避险资本出现分流,静悄悄改写国际金融格局[12][14]
特朗普没料到中国敢这么干,发行美债增持1182亿,美联储急刹车
搜狐财经·2025-11-13 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