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百度鏖战AI眼镜,谁能点亮“第二块屏”?
从搜索到视界,阿里与百度的两种野心 在AI眼镜赛道上狭路相逢的阿里和百度,都诞生于"信息检索"的互联网1.0时代,如今也都在生成式AI浪潮中面临入口式微的焦虑。 搜索流量正在被对话式AI吞噬,信息消费场景正从屏幕走向"无界",他们都需要新的"触点"去重新连接用户。 AI眼镜,这个曾经被定义为"伪需求"的产品,正成为互联网巨头的新入口。 继阿里巴巴的夸克AI眼镜S1之后,百度旗下小度AI眼镜Pro正式开售。短短数月内,两大巨头相继入局,宣告AI眼镜不再只是概念产品,而是正式迈 入"消费战场"。 当AI能力不再抽象、当算法被装进镜框里,阿里与百度在AI眼镜上的不同路径,也正揭示着它们对未来生态版图的不同想象。 图源来自淘宝官旗(小度AI眼镜) 相比之下,百度的野心更"感性"。小度AI眼镜Pro背靠的是百度的语音交互体系与文心大模型,除了可以自主更换镜片、自配度数以外,它强调"识别+助 理+伴随"的综合体验,目标是打造一个"懂你"的AI工具。 百度希望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和多模态识别,让眼镜成为用户的"个人助理",比如能识人、能识物、能录音、能翻译外语、能做备忘录等。这条路径更符合 百度在智能音箱、语音助手上的经验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