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程仅需一次静脉注射,微型脑机接口新技术展现应用前景
第一财经·2025-11-13 20:50

技术突破 -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研发了一种比头发丝更细的脑机接口芯片,采用全新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制成[1] - 该技术利用“点击化学”将微型设备粘附在免疫细胞表面,通过静脉注射注入体内,免疫细胞可自动导航至大脑炎症部位,实现非侵入式植入[2] - 该技术首次在活体动物中完成完整的体内实验验证,目前处于基础研究向应用转化的早期阶段[1] 技术优势 - 与传统需开颅的侵入式脑机接口植入手术相比,新技术无需开颅,仅需一次静脉注射即可将设备精准递送至大脑病灶[1] - 现有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如经颅磁刺激缺乏足够精准度,而现有血管内电极无法精确到达大部分脑区,新技术有望解决精准度问题[1] 应用前景 - 该脑机接口技术有望用于帕金森、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为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开辟新前景[1] - 资助方天桥脑科学研究院表示,未来治疗某些脑部疾病有望像注射疫苗一样简单,通过静脉注射实现精准治疗[2] - 脑机接口技术拥有让盲人看见、让失语者说话的潜力,未来有望惠及瘫痪、失语、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甚至帮助失去意识的人苏醒[3] 行业发展 - 中国首个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上海阶梯医疗的“植入式无线脑机接口系统”进入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创新绿色通道)[2] - 业内人士认为这标志着中国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正式打通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注册审批快车道,产业发展将进入加速期[3] 跨学科合作 - 脑机接口发展离不开材料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医学等多学科合作[3]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自主研发脑功能定位导航系统,将开颅后寻找脑机接口植入位点的时间从几小时压缩到3分钟,并牵头成立“iBRAIN侵入式脑电数据联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