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度越过临界点,开启价值重估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1-13 21:43

公司战略转型与市场估值逻辑迁移 - 公司已完成内核重构,AI战略已系统性内化为业务核心能力,市场估值逻辑正经历深刻迁移,从“搜索引擎”旧叙事转向“AI平台”新共识[2][3] - 公司是AI领域最早布局、全栈押注并率先完成AI变革业务的平台型公司,其技术能力已越过临界点,从内部重构走向外部赋能[3] - 一场持续十余年的技术长跑迎来从“智能涌现”到“效果涌现”的历史性转折,估值逻辑从互联网公司彻底切换为AI平台[4] 全栈AI技术基座与硬核壁垒 - 公司构建了难以短期复制的全栈AI技术体系,底层为自研昆仑芯系列芯片,新一代昆仑芯M100(2026年上市)和M300(2027年上市)及天池超节点产品将于未来几年按年推出[6][7] - 芯片之上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框架飞桨平台,承担“AI操作系统”角色,模型层核心载体文心大模型5.0在40余项权威基准评测中语言与多模态理解能力与全球顶尖模型持平[8] - 全栈自研模式使AI架构各环节深度协同优化,保证了技术领先性和快速市场响应能力,昆仑芯已在招商银行、国家电网等央企及多所高校实现规模化部署[7][8] AI能力商业化落地:内生增长与外溢效应 - AI能力落地分为对内重构现有业务和对外赋能产业伙伴两个层面,AI搜索月活跃用户规模达3.82亿,连续三个季度位居国内行业榜首,日均生成AIGC内容量突破千万[10] - 百度智能云成为65%央企、100%系统重要性银行及800+金融机构等的共同选择,是AI能力外溢的主要载体[11] - 伐谋智能体、数字人、文心快码等AI解决方案在交通治理、金融风控、能源平台等实体经济领域解决效率与优化问题,AI从成本转化为生产力[12][13][14] 自动驾驶与出海业务的增长潜力 - 自动驾驶业务“萝卜快跑”每周全无人订单数超25万,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超1700万,成为全球第一,全无人驾驶里程突破1.4亿公里,服务覆盖全球22座城市[15] - 自动驾驶采用“技术研发+商业化运营+生态合作”模式,与Uber、Lyft等全球出行平台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国产自动驾驶技术出海标杆[15] - 其他AI产品如秒哒海外版“MeDo”、慧播星数字人正加速出海,计划拓展至美国、东南亚市场及Shopee、Lazada等主流平台[15] 市场表现与机构认可 - 公司港股股价三个月内上涨50.61%,美股股价今年以来飙升59.6%,多家机构基于对AI和云计算业务的收入展望上调其评级至“买入”[5] - 德意志银行等机构认为云计算、Robotaxi、AI搜索和AI芯片业务正成为公司未来收入的主要引擎,市场信心源于其十年构建的AI基础设施[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