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IPO申请概况 - 南京海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向港交所首次呈交IPO申请文件,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1] - 此次港股IPO距离成都先导终止筹划收购公司约65%股权仅过去4个多月[1] - 公司曾于2023年6月30日获深交所受理创业板IPO申请,原计划募资8.5亿元,后于2024年6月24日因保荐人主动撤单而终止[1] 公司业务模式与行业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医药研发与制造一体化公司,提供CXO服务并拥有专有产品管线[1]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2年至招股书披露日,公司在中国境内从事药物技术转移的CXO服务提供商中,按获批临床试验及上市许可总数及同期提交的申请总数均排名第二[2] - 公司业务由CXO服务与专有管线构成,提供端到端或模块化的CRO及CMO解决方案[2] - 报告期内(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分别有242个、331个、383个和398个正在进行的CXO项目[2] 公司财务状况 - 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分别为2.65亿元、4.1亿元、4.25亿元和1.7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976.7万元、7301.5万元、5329.5万元和2208.4万元[3] - 2024年公司营收增长3.65%,净利润下滑27%,出现增收不增利情况,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16.97%和25.82%[3] - 报告期内毛利率从2022年的60.1%下滑至2024年的46%,2025年上半年回升至52.1%,累计降幅为8个百分点[3] - 2025年上半年营收下滑主要由于CRO服务收入减少4750万元及销售自有药品收入同比下滑45.8%[3] 公司客户与现金流 -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变动较大,除客户A外,无任何一家客户稳居前五大客户,最大单一客户在3年半内两次易主[4][5] -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7655.2万元、1.13亿元、-3457万元和-4245.1万元,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为负值[5] - 报告期内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分别为4467.6万元、8973万元、1.71亿元和1.76亿元,对应周转天数分别为43天、59天、111天和176天,呈增长趋势[5] 公司历史与股权结构 - 公司于2001年4月由邹巧根创立,2014年投建首个生产基地,2015年获得GMP认证并启用首座生产设施,2016年完成股份改制[5] - IPO前,邹巧根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45.82%的股份,为控股股东[7] - 其他股东包括滨江集团、华泰大健康、林广茂、方立、中金传化、湖北高金、高科投资、江苏金财、合肥投资、南京创新投资、博大制药、江西国控产业基金等[7]
海纳医药转战港交所 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降”
每日经济新闻·2025-11-13 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