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资规模结构变迁 - 2025年前十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83万亿元 [1] -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4.52万亿元,同比少增1.16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82万亿元,同比多1361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1.95万亿元,同比多3.72万亿元 [1] - 除贷款外的其他融资方式占比已超过一半,政府债券净融资占比接近四成 [1] 金融总量指标重要性 - 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等总量指标比单一的贷款指标更能全面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全貌 [2] - 当前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7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437万亿元,随着基数变大,金融总量增速自然下降 [2] - 贷款增速略低于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增长是合理的,反映金融供给侧结构变化 [2] 货币供应量情况 - 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5.13万亿元,同比增长8.2%,狭义货币M1余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6.2% [3] - M1增速较去年9月低点回升9.5个百分点,较今年年内低点回升6.1个百分点 [3] - M1-M2剪刀差为-2%,较去年9月收窄8.1个百分点,显示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 [3] M1增速影响因素 - M1增速走高部分原因是《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施行加快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支付 [4]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速从5月的9.0%降至9月的5.7%,导致中小企业活期存款增加 [4] - M1增速走高显示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取得积极进展,有助于提升经营活跃度 [4] 经济与物价指标 - 10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0%,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升至扩张区间 [4] - 10月CPI同比由降转涨至0.2%,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连续6个月扩大 [5] - PPI同比下降2.1%,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 [5] 货币政策立场 - 社会融资规模和M2增速保持在8%以上,高于同期名义GDP增速约4个百分点 [5] - 社会融资成本持续处于低位,利率水平低于5%左右的潜在经济增速 [5] - 货币政策保持支持性立场,为促进物价合理回升营造适宜货币金融环境 [5] 信贷结构分析 - 前十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9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55万亿元 [7] - 10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3500亿元,同比增加2200亿元,但企业中长贷仅增加300亿元,同比减少1400亿元 [7] - 票据融资增加5006亿元,同比大幅多增3312亿元 [7] 居民贷款状况 - 10月住户贷款减少3604亿元,同比多减5204亿元 [8] - 居民短贷减少2866亿元,同比多减3356亿元,居民中长贷减少700亿元,同比多减1800亿元 [8] - 居民端信贷需求修复仍有赖于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等政策长期发力 [8] 未来政策展望 - 未来政策将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 [9] - 大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成为未来政策发力重心,从增加民生保障支出、稳定就业和提高收入水平等多维度入手 [9] - 旨在逐步破解制约居民消费的核心掣肘,稳定居民端信用,优化信贷结构 [9]
央行:社会融资已发生结构性变迁,贷款增速略低一些也合理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1-13 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