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最大镰刀也盯上能源了
虎嗅·2025-11-13 22:39

文章核心观点 - AI算力爆发式增长导致全球电力需求激增,电力供应正成为AI发展的关键瓶颈,并由此催生出新的投资机会 [2][3][4] - 中美两国在电力基础设施和能源战略上存在显著差异,美国面临严峻的电力短缺危机,而中国在电力供应上更具优势,可能影响全球AI竞争格局 [4][7][40] - 为应对电力挑战,市场正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维度寻找解决方案,包括电力设施配套、储能、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SMR)和可控核聚变,相关产业链公司受到资本市场关注 [42][44][49] AI算力发展与电力需求 - AI服务器集群耗电量巨大,单个高密度服务器机架功率正从50kW向100kW迈进,用电量从“千瓦级”跃升至“兆瓦级”,一个兆瓦可支撑上千户家庭用电 [4] - 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占全球电力需求1.5%(415TWh),到2030年将增长一倍以上至约945TWh,相当于中国2024年居民生活用电量(1490TWh)的63.42% [4] - AI大模型的技术架构影响能耗,例如OpenAI的GPT-4o单次训练功耗为22.1MW,而采用动态稀疏MoE架构的DeepSeek-V3单次训练功耗仅为3.2MW,能效更高 [5] 美国电力供应窘境 - 美国电力系统未为AI用电需求做好准备,经济增长与电力需求“脱钩”,2010年以来经济累计增长24%但电力需求几乎零增长,导致电网扩容步伐放缓 [8] - 美国面临巨大电力缺口,机构预估未来5年数据中心将新增100GW-140GW装机量,但美国每年装机容量增长仅50-60GW,存在约20GW/年的装机容量缺口,未来5年总缺口可能达100GW [12] - 美国电网基础设施老旧且审批周期漫长,区域性规划导致无法实现跨区域电力调度,北弗吉尼亚州等数据中心聚集地已出现因输电能力限制导致项目推迟的情况 [13][14] 中国电力供应现状 - 中国总体不缺电,2024年全国发电量10.09万亿千瓦时,大于全社会用电量9.85万亿千瓦时,发电量同比增长6.7%,用电量同比增长6.8% [20][22] - 中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2025年1-9月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容量总和已超过火电,2024年风光新增发电量3660亿千瓦时,占总新增发电量的58.1% [20][24] - 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绿电消纳”,即西部富集的新能源无法有效输送至东部负荷中心,2025年4月西藏、青海、新疆光伏利用率分别为67.8%、81.9%、88% [25] 中美应对策略对比 - 美国应对策略被动,科技公司如马斯克的xAI已开始自购移动天然气发电机(每台2.5MW)以缓解电力短缺,这给储能、燃料电池、变压器等企业带来增量市场 [44] - 中国通过国家政策推动“算力电力协同”和“东数西算”,鼓励“荷随源转”(算力中心建在能源富集区)和“源随荷建”(企业自建新能源),例如宁夏中卫已建成8.4万架标准机架 [26][29][30] - 中国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规模有望突破30亿千瓦,风光发电量预计新增1.83万亿千瓦时,远超数据中心预计新增的3000-7000亿千瓦时用电需求,电力不会成为AI发展瓶颈 [34][35][36] 潜在投资机会分析 - 短期投资机会集中于电力设施配套,北美缺电直接推动储能需求,英伟达将AIDC配储定为刚需,相关A股公司如天合光能(储能订单超10GWh)、阳光电源、阿特斯股价因价值重估显著上涨 [44][45][47][48] - 中期投资机会看SMR核能,科技巨头与SMR技术开发商(如NuScale Power, Oklo)签订电力采购协议,但相关公司仍处商业化前期,净利润为负,估值依赖订单与审批进度 [49][51][52] - 长期投资机会在可控核聚变,全球聚变企业融资活跃,2024年融资近30亿美元,国内一级市场和国家资本(如200亿元聚变产业基金)开始关注,二级市场相关设备公司如国光电器、合锻智能已获订单 [5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