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资餐饮品牌正加速拥抱中国资本 汉堡王与麦当劳的中国东家皆有“中信渊源”

汉堡王在华发展历程与现状 - 汉堡王与麦当劳同为美国现代快餐行业奠基者,但汉堡王在中国市场出现水土不服 [1] - 近期中国投资机构CPE源峰与汉堡王母公司RBI成立合资公司汉堡王中国,CPE源峰持股约83%,RBI保留约17%股权 [1] - 汉堡王目前在华门店约1250家,相比2019年的1300家,6年间净减少约50家,增长乏力 [1] 主要竞争对手市场表现 - 肯德基在华门店数在2025年9月底突破1.2万家,自2019年以来净增超5000家 [1] - 麦当劳中国门店在2024年达6820家,并计划在2025年新增1000家 [1] - 本土品牌塔斯汀门店从不足1000家飙升至近9000家 [1] 汉堡王在华发展滞后的原因 - 2005年进入中国时已错失西式快餐教育市场的黄金期,当时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寡头格局已基本成型 [4] - 早期主打高品质牛肉汉堡,定价较高,品牌路线与当时主流需求存在差异 [4] - 初期采用远程管理模式,由设在新加坡的亚太区总部管理,难以及时适应高速变化的中国市场 [4] - 起初坚持直营模式,不开放特许经营,导致发展速度缓慢 [4] 特许经营模式带来的转变与资产价值 - 2012年土耳其TFI集团获得中国市场独家特许经营权后,通过加盟模式在6年内将门店从约50家增至1000家 [5] - 尽管在华发展不及对手,但汉堡王中国对RBI集团仍是重要资产,其在华门店1474家,仅次于美国本土的6701家,其他海外市场均未过千家 [5] - RBI集团于2025年2月斥资1.58亿美元从TFI手中收回全部股权,为后续交易做准备 [6] 中资入主后的战略与资源注入 - RBI集团在2024年年报中明确寻找新控股股东,核心战略是与经验丰富的本土运营商合作 [7] - CPE源峰将向汉堡王中国注入3.5亿美元初始资金,用于餐厅扩张、市场营销、菜单创新及运营提升 [7] - 合资公司获得为期20年的主开发协议,拥有在中国市场独家开发汉堡王品牌的权利 [7] 麦当劳本土化成功案例 - 2017年中信资本联合体成为麦当劳中国控股股东,推动其进入金拱门时代 [8] - 入主8年间,通过加速门店扩张、数字化运营、供应链本土化,麦当劳中国餐厅数量增长至7000余家,成为麦当劳全球第二大市场 [8] - 麦当劳全球在2023年底增持中国业务股权,显示出对中国市场及中信资本运营能力的信心 [8] - 本土化团队获得决策权,快速调整策略,并通过数字化推动管理变革,突破增长瓶颈 [9] 中资机构青睐外资餐饮IP的原因 - 国际餐饮IP积累的品牌信任度与用户基础构成难以复制的护城河,例如汉堡王覆盖近1.5亿人次消费群体 [9] - 标的资产估值具有吸引力,例如星巴克中国单店估值约50万美元,远低于其全球门店超200万美元的平均价值 [10] - 中资机构具备本土化运营能力,能解决外资品牌的水土不服问题,并产生产业协同效应 [10] - CPE源峰投资过的蜜雪冰城、泡泡玛特等企业的供应链与渠道经验可导入汉堡王,博裕投资可为星巴克对接美团、京东等线上流量 [11] - 外资餐饮品牌中国业务存在独立上市的巨大想象空间,百胜中国独立上市即为成功先例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