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做实“关键一招”,推动“科产深融”
新华日报·2025-11-14 05:24

文章核心观点 - 江苏省首创并大力推进“高新区与高校协同发展”(双高协同)的全新创新发展模式,旨在系统化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该模式已从7月启动试点进入实质落地阶段 [1][3][4] 试点工作进展与规模 - 试点单位于7月确定,18个高新区与37所高校结成51个对子,覆盖全省13个设区市 [1][5] - 试点工作有序推进,部分高新区和高校已在平台共建、机制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3] 具体合作案例与投入 - 无锡高新区组建促进中心,打造三大平台,编制三张清单,已纳入企业技术需求100项、高校可供转化专利成果5151项、可共享大型科研设备500台(套) [2] - 南京鼓楼高新区形成31项校企合作清单,合作金额近1亿元 [2] - 东南大学与江阴高新区合作,江阴高新区设立1亿元“双高协同”专项资金,每年提供不低于500万元合作经费及免租场地、人才公寓 [3] - 苏州高新区与3所结对高校组建36个创新联合体,配备1亿元成果转化基金 [1] - 盐城环保高新区联合4所结对高校,建设约1万平方米的“双高协同”工作基地 [1] 省级政策支持体系 - 省科技厅、省委人才办、省教育厅联合出台“双高协同”的“政策指南清单”和“改革指引清单”,包含24条支持政策和15条改革事项 [4] - 省科技厅支持实施13个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共建7个重大新型研发机构、13个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 [5] - 省教育厅发布10项支持试点高校的举措,并启动建设低空经济等领域的省级专业特色学院 [5][6] - 各市普遍重视,苏州、镇江等地已出台配套政策或将“双高协同”列为重要内容 [5] 合作模式与机制创新 - 模式内核要求高新区主动搭建应用场景、投入科创基金,高校需将学科建设紧贴产业链、实验室深入企业端 [4] - 将以往“点上”的自发合作升级为有组织、面上的合作 [3] - 东南大学计划通过“一学院一高新区”精准绑定机制,整合分散项目为聚焦产业的协同链条 [7] - 南京鼓楼高新区计划设立专项资金池,并优化政策宣传与需求对接以解决“校热企冷”现象 [6] 未来发展方向与目标 - 省科技厅与省教育厅共同成立联合工作组,配备联络员,并将开展多维度成效评估 [6] - 江苏理工学院计划与镇江高新区共建微校区和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聚焦人工智能在船舶海工领域的应用 [7] - 最终目标是构建“全域协同”网络,实现从“单点突破”到“整体跃升”的转变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