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器人装上智慧大脑(迈向“十五五”的创新图景)
"仿生驱动的一体化轻量化设计"是我们首先要攻克的技术难题。实验室空间有限,而且需要长时间精密 操作,传统机械臂因自重大、惯性强而难以胜任。我们借鉴人体肌肉—骨骼协同机制构建模型,提出单 关节集成驱动、传感与控制的模块化方案。同时优化材料分布,使整机重量大幅减轻,在提升响应速度 的同时,实现毫米级的抓取精度。 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摘自"十五五"规划建议 今年的一次实验,让实验室所有人都屏息凝视:当玻璃瓶被仿生双臂机器人稳稳放置在医药光谱检测仪 上时,团队成员长舒了一口气。仿生双臂机器人首次自主完成样本转移,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要求 它像人一样感知、推理、执行。具体来说,需要通过多模态系统识别目标,依靠大模型规划路径,用仿 生灵巧手精准抓取,实时协调双臂避免碰撞。这一刻,"大模型赋能具身智能"从概念变为现实,机器人 具备了自主决策能力。 回顾研发过程,团队先是深耕机器视觉,让工业设备"看得准",后又自主研发医药光谱快速检测仪器, 实现"测得精"。然而,这些系统相互独立,如何将它们串联起来成为亟须解决的难题。近年来,我们攻 克了将灵活的"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