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
经济日报·2025-11-14 06:21

中试平台的重要性与现状 - 中试平台是决定科技成果能否跨越"死亡谷"的关键中间站,其建设质量与体系化水平至关重要[1] - 当前中国制造业创新正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跨越,已建成2400多个地方中试平台以及241个工信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为成果转化搭建基础框架[1] - 部分中试平台存在职能定位分散、技术能力薄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布局失衡等突出问题,制约转化效率提升[1] 中试平台的建设内容与领域 - 建设中试平台首先需明确功能定位,核心功能是将样品变为产品,需具备设计验证、功能性能验证、工艺验证、适配验证、生产验证等一系列服务[2] - 制造业需重点在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信息技术、新兴和未来产业、共性需求6个关键领域建设中试平台,以有所侧重并避免重复建设[2] 中试平台的建设主体与模式 - 政府、高校院所、企业是建设中试平台的三大主体,可分类推进以实现优势互补[2] - 政府具备战略规划与政策资源引导优势,适合在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必需领域主导投资建设[2] - 高校院所具备创新源头与成果孵化优势,聚焦行业共性技术方向能更好实现关键技术突破[2] - 企业具备生产经验与市场需求对接优势,其投资型中试平台能精准匹配市场需求并快速实现价值转化[2] 中试平台的建设机制与策略 - 建设中试平台需探索建立多元投入、规范运行、精准高效的支持机制,保障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3] - 平台布局需遵循产业规律、立足实际,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与科研条件,防止一哄而上造成新的内卷[3] - 推进策略为"做强一批、激活一批、补齐一批",对优势平台梯次培育,对能力欠缺平台引导重组或开辟新赛道,在关键领域补上平台缺口[3] 中试平台的建设目标与影响 - 加快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与高水平建设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链接创新与产业的关键之举[4] - 做优做强中试平台将推动创新链、技术链与产业链同频共振,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4] - 此举将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并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