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芯片价格飙升态势 - 从2025年下半年开始,存储芯片涨价潮加速,进入11月后变得愈加疯狂,DDR5高性能存储芯片现货价格在一周内飙升了25% [2] - 三星、SK海力士等原厂一度暂停报价,引发市场恐慌性采购 [2] - 2025年第四季度服务器DRAM合约价飙升近70%,NAND合约价上涨20-30% [2] - 小米集团因上游存储成本飙升,将Redmi K90系列全系涨价100-400元,不同存储版本价差从400元拉大至600元 [2] AI驱动内存超级周期 - 摩根士丹利指出,由AI驱动的内存超级周期真实存在,其强度和持久性可能远超市场想象 [2] - 与以往由PC和智能手机驱动的周期不同,本轮内存需求核心是围绕AI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商展开的“算力军备竞赛” [3] - AI客户对价格敏感度远低于传统消费者,更关心获得足够算力基础设施支持大语言模型和AI应用开发 [3] - SK海力士、三星等存储芯片厂商将凭借强大定价权,迎来利润率扩张和盈利飙升 [2] 科技巨头AI资本开支激增 - Meta计划在2025年底前部署高达130万块GPU,到2028年将在美国数据中心和基础设施上花费至少6000亿美元 [3] - 微软2026财年第一季度资本支出达349亿美元,预计全年资本支出将大幅增长,计划两年内将数据中心规模扩大一倍 [4] - 谷歌将2025年资本支出预期上调至910-930亿美元,并暗示2026年将“大幅增加” [4] - 亚马逊2025年已预留高达1000亿-125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预算,主要用于AI项目和数据中心建设 [4] AI服务器对存储需求的拉动 - AI服务器是“内存吞噬者”,单台AI服务器的DRAM内存搭载量比普通服务器高出3-5倍 [5] - 用于训练大模型的高带宽内存需求飙升至“前所未有”水平 [5] - 英伟达Blackwell平台的AI服务器,其SSD配置正从64TB向96TB升级,推动大容量存储需求 [5] - 存储芯片厂商将资本支出和产能优先分配给HBM、DDR5等高端产品,导致生产DDR4等传统内存的晶圆资源被大幅挤压 [5] 产能转移与供应紧张 - HBM由于其复杂堆叠结构,在生产中消耗大量产能,要达到与DDR5同等芯片密度需消耗三倍晶圆,使DRAM整体产能雪上加霜 [5] - 产能转移导致PC和智能手机用的低功耗DRAM供应紧张,价格涨幅预期被大幅上调 [6] - 出现前代产品DDR4价格反超新一代产品DDR5一倍的“价格倒挂”现象 [5] 国产存储芯片的替代机遇 - 面对原厂提价和供应紧张,小米、OPPO等品牌已启动“国产存储替代计划”,引入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国产芯片 [6] - 国产存储芯片凭借本土化生产和政策支持,价格通常比同等级别进口产品低15%-20%,若手机存储模块成本为500元,采用国产芯片可能直接节省75-100元 [7] - 长鑫科技LPDDR5X产品已实现部分量产,提供12GB、16GB、24GB、32GB等封装解决方案,最高速率达10667Mbps,性能对标国际领先水平 [6] - 德明利为阿里云“磐久服务器”定制企业级SSD,标志着国产存储厂商成功进入头部云厂商供应链 [7] 国产存储的技术进展与挑战 - 长江存储自研Xtacking架构提升了存储密度,一些国产存储在能耗控制上表现出色 [7] - 与本土供应链紧密合作使定制化开发和快速响应需求成为可能 [7] - 在高性能存储介质(如HBM)、高速接口技术和产业生态等方面,国产厂商仍存在代际差距,国际厂商已实现HBM3E量产并在研发HBM4 [7] - 国产存储更现实的突破口在通用服务器内存和企业级SSD领域,凭借性价比和供应链安全优势快速提升份额 [8]
一天一个价,存储芯片的“涨价潮”没有尽头?
钛媒体APP·2025-11-14 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