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进展 - 钙钛矿光伏设备实现批量交付,国内率先具备规模化供货能力 [1] - 多条百兆瓦级生产线陆续建成并进入调试或投运阶段,兆瓦级电站项目实现持续运行,部分示范电站已稳定发电接近两年 [1] - 极电光能150兆瓦中试线自2022年底建成已连续运行近三年,产品良率稳定在95%左右,其吉瓦级产线一期项目于2025年初投产,目前正式出货,良率保持在约90% [4] - 华能集团投运5兆瓦地面电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全钙钛矿地面电站项目,国电投大庆基地8.58兆瓦项目及无锡6.8兆瓦分布式项目将于今年建成,预计明年将出现单体10兆瓦级电站 [4] 技术路线与特性 - 钙钛矿技术从实验室效率纪录竞争转向量产效率与稳定性并重,形成单结与钙钛矿叠层两大路径并行发展格局 [2] - 单结钙钛矿技术成熟度最高,已在兆瓦级电站实现应用,是多数初创企业主要选择,产品成本更低、具备柔性和半透明优势,在建筑光伏一体化、车载光伏等新型场景具备不可替代性 [2][3] - 钙钛矿/晶硅叠层技术通过封装或沉积方式实现电池层结构叠加,可提升整体效率水平,更适用于面积受限、高价值场景,预计在四五年内实现商业化应用 [2][3] - 钙钛矿作为材料体系具备低温制备、可溶液加工、高光吸收系数等特性,能够突破晶硅材料效率上限 [2]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在光伏行业面临降本与结构性竞争压力背景下,钙钛矿作为新一代光伏技术路线受到高度关注,行业技术迭代方向已从传统晶硅效率提升转向以钙钛矿及钙钛矿叠层为代表的新材料结构创新 [1] - 钙钛矿不仅是替代路线,更是增量路线,能够通过与晶硅结合创造新的技术门槛,推动光伏技术范式转换,未来光伏产业竞争中需实现效率、稳定性、成本三者的平衡才能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 [3] - 钙钛矿产业化正处于由技术可行向商业可行过渡的关键阶段,企业纷纷加快布局产线,构建从设备制造、材料供应到组件封装的一体化产业链体系,以抢占先发优势 [4][5] - 随着装机规模逐步扩大、成本持续下降,钙钛矿有望在未来三年内进入产业规模化阶段 [5] 标准体系建设 - 钙钛矿材料与传统晶硅组件在结构及工艺方面具有明显差异,现有检测认证体系已无法完全适用,必须制定专门标准来确保技术评估科学性与测量结果一致性 [6] - TÜV莱茵已联合行业龙头企业成立钙钛矿技术应用推广联盟,推动相关标准于去年年底至今年初完成制定,涵盖性能测试、温度系数、弱光表现等技术参数,同时建立针对可靠性验证的认证体系 [6] - 行业正推动钙钛矿专项标准纳入行业标准体系,中国在钙钛矿产业化方面已形成领先优势,需要及时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推动在国际标准制定中取得主动权 [6][7] - 标准体系构建关系到技术推广效率,将直接影响市场准入、产品认证以及金融机构对电站项目的投资信心 [7]
钙钛矿技术加速产业化
中国能源网·2025-11-14 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