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直接消费热潮 - 十五运会官方特许商品旗舰店客流量达每日2万至3万人,日均销售额在20万元到30万元左右[1] - 特许商品销售火爆,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成为明星产品,“吹泡泡的喜洋洋”玩偶甚至出现供货紧张情况[3] - “三国醒狮萌团”盲盒引发抢购潮,旗舰店外排队人潮绕了3层,单日到货300个盲盒仍供不应求[3][4] 宏观消费数据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广东省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达到32.2%,远高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的增速[1] - 10月全国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1%,同期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1] - 经济学家预计四季度广东社零增速有望边际回升至约4%,体育消费类商品与服务将成为亮点领域[6] “体育+”消费场景拓展 - 深圳市宝安区推出“票根经济”活动,鼓励观众凭赛事票根享受餐饮、购物、景点折扣,形成“观赛+逛展+消费”闭环[4] - 广州打造50条“跟着赛事去旅行”特色旅游线路,串联文化地标,激活“赛事+文旅”联动效应[4] - 赛事带动酒店住宿业消费,同程旅行平台数据显示“全运会”相关搜索量环比增长近400%,惠州、清远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幅超100%,深圳、佛山、江门增幅超60%[5] 产业链与公司受益情况 - 十五运会乒乓器材独家供应商广州双鱼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在国内市场营收实现20%以上的正增长[5] - 江门市明确做强体育制造业,招引山地自行车零部件、整车制造等龙头企业,鼓励本地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9] - 体育消费从“线下参与”转变为“全域互动”,AR/VR在线观赛、虚拟赛事等场景为数字经济注入新增长点[9] 未来发展规划与潜力 - 广州提出打造“国际顶尖、自主品牌、职业体育、全民健身”四级赛事消费矩阵,引进亚洲羽毛球锦标赛、乒乓球WTT世界杯等国际顶尖赛事[8] - 专家指出应注重将赛事IP打造成可延展的文化符号,将产业链与价值链向上下游延伸,实现从“赛事经济”向“体育产业经济”的转型[9] - 体育消费被视为广东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具备形成阶段性消费回暖的良好条件与结构性增长潜力[6][7]
十五运会赛事消费火爆背后:“体育+”的乘数效应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1-14 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