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地促消费新政落地 精准发力释放内需潜力
搜狐财经·2025-11-15 07:07

文章核心观点 - 多地密集出台精准促消费新政,旨在通过破除消费障碍、培育新增长点来释放内需潜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 [4][5][6] - 消费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0个百分点 [2][10] - “十五五”期间促消费扩内需需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构建“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双向机制 [11][12] 地方促消费政策举措 - 海南省:调整2025年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要求旧车报废和新车注册地均在海南,瞄准绿色消费与产业升级双重目标,旨在加速老旧车辆淘汰、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并带动电池回收、充电桩建设等产业链发展 [5] - 江苏省:发布加快发展赛事经济的17条意见,通过“赛事+旅游”、“赛事+文创”模式延伸消费链条,培育限量版运动装备、主题体验活动等首发经济新业态 [6] - 重庆市:8部门联合印发18条措施,系统性清理汽车、住房、文体服务等6大领域消费限制性举措,通过放宽限购、优化政策释放被压抑的改善型需求,并带动汽车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乘数效应 [6][8] 政策逻辑与意义 - 地方政策的共同逻辑是通过精准施策破除消费障碍,例如海南符合绿色趋势促进汽车消费,江苏瞄准体育休闲新兴领域,重庆从制度层面为消费松绑 [8] - 政策意义在于通过地方实践探索供需动态平衡,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积累经验,同时政策落地能直接带动就业、增加收入,形成“消费—收入—消费”的良性循环 [8] 未来促消费方向 - 供需协同:供给端需培育低空经济(如空中观光、无人机物流)、首发经济(如国潮品牌、限量产品)等新增长点;需求端需完善收入分配、提高可支配收入、优化消费环境 [11][12] - 投资与循环:投资需坚持“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结合,提高民生类投资比重,以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工具撬动民间资本参与新基建、城市更新;市场循环需破除地方保护,统一监管规则与要素配置标准 [12] - 举措建议:聚焦制度型开放(如放宽医疗、教育服务准入)、技术驱动创新(如AI、大数据精准匹配供需)、场景化培育(如打造特色消费场景),并允许地方探索差异化路径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