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与运营影响 - 涉嫌欺诈的广告在2024年为公司贡献了约10%的总收入,相当于160亿美元 [1][3] - 公司内部预计,仅“法律风险较高”的诈骗广告每六个月就能带来35亿美元收入 [3] - 公司为内部反诈骗团队设定了“收入护栏”,在2025年上半年,团队不得采取可能导致公司损失超过总收入0.15%的封禁行动,约合1.35亿美元 [7] - 公司高层计划将违规广告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10.1%逐步降至2025年底的7.3%,并期望在2027年控制在5.8%以下 [7] - 2025年公司资本支出预计高达720亿美元,主要用于人工智能与数据中心的建设 [12] 平台诈骗问题的规模与形式 - 公司平台每天向用户展示约150亿条涉嫌欺诈的广告 [1] - 诈骗广告形式多样,包括虚假投资计划、非法网络赌场、冒用知名品牌或公众人物名义的电商骗局,以及“性勒索”骗局 [3] - 公司内部评估指出,其平台“比谷歌更容易用于诈骗广告” [4][5] - 2025年5月的一份安全报告指出,美国境内约三分之一的成功诈骗案件与公司的产品有关 [4] - 欺诈者创建了冒充美国军方人员的虚假账户,每周发送数百万条信息诱骗用户 [3] 内部机制与应对措施 - 公司内部机制对欺诈广告采取“惩罚性出价”,即当系统判定某广告主有95%以上的可能性从事欺诈时才会彻底封禁,否则会选择收取更高额的广告费作为变相惩罚 [3] - 公司的个性化广告系统在用户点击某类诈骗广告后,会持续推送相似内容,形成恶性循环 [4] - 面对外界质疑,公司发言人表示过去18个月用户对诈骗广告的投诉量已下降58%,2025年以来公司已移除超过1.34亿条欺诈广告内容 [7] - 公司试图通过技术手段缓解问题,例如加强自动审核系统的部署,但内部文件承认政策在“实质性欺诈”识别上存在滞后 [11] 监管与外部反应 - 公司预计可能面临高达10亿美元的罚款,但内部评估认为罚款成本远低于违规收入 [11]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就平台上的金融诈骗广告展开调查 [11] - 英国监管机构指出,2023年全国与支付欺诈相关的损失中,54%与公司产品有关 [11] - 专家批评公司对反诈骗团队的投入滞后,并指出这是整个数字广告生态的系统性缺陷 [9][10] - 有观点认为,此事件可能刺激合法广告主转向其他平台,导致公司广告生态面临“信任崩溃” [10] 行业比较与案例 - 公司将巨额资金投向人工智能领域,与平台安全治理的投入形成对比 [12] - 事件与中国2016年“百度莆田系医疗广告”事件有相似之处,两者均从有问题的广告中获得可观收入,且平台机制助推了不良信息的传播 [8] - 与百度事件相比,公司面临的诈骗广告问题更具全球规模,每天影响超过30亿用户,且形式更加多样 [8] - 在监管环境上,公司面临的全球监管更为复杂,不同司法管辖区的执法标准不一 [8]
每天150亿条,Meta的诈骗广告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