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英美联手封锁人民币,企图稳美元霸权,中国早已手握王牌
搜狐财经·2025-11-15 17:10

事件概述 -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于11月10日发布禁令,紧急暂停所有非美元计价的金属期权合约交易,涉及铜、铝、稀土等[2] - 此举导致中国五矿、铝业巨头等企业手中数十亿元人民币计价的合约及中东稀土人民币结算订单停滞[2] - 禁令被解读为美元阵营旨在遏制人民币在战略金属领域结算渗透的精准狙击[4] LME禁令规则与影响 - 禁令规定清算行仅收取美元保证金,非美元合约面临强制平仓或以10%溢价兑换美元,企业需承担巨额额外成本[6] - 德国大众与中国铝业的欧元结算汽车用铝合约,因禁令每吨成本增加200欧元[7] - 法国道达尔能源因临时换用美元结算稀土,仅汇率波动就损失3000万美元[9] - LME与美元深度绑定,2023年其35%净利润来自美元结算手续费及汇率收益[9] - 禁令生效一月后,LME金属期权交易量环比下降23%,欧洲企业交易量下降41%,12家欧洲企业转投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32] 人民币在金属交易中的崛起 - 2024年1-10月,人民币在LME金属期权交易量占比从2020年的0.3%升至8.7%,在稀土、电解铝结算中占比超15%[11] - 2024年1-11月,人民币在全球金属结算占比从7%升至15%,美元占比从82%降至72%[34] - 中国推出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及铜、铁矿石跨境结算平台,智利国家铜业已将10%对华出口改用人民币结算[11] - 上海金属交易所推出人民币计价的铜、铝期货期权,并与新加坡、英国交易所建立跨境机制,全球金属定价格局向“美元+人民币”双轨制转变[34] 中国的金属产业优势 - 2023年中国精炼铜消费占全球54%,稀土氧化物产能占全球70%且掌握90%高纯度提纯技术,电解铝产能占全球55%且成本比海外低15%-20%[13] - 2023年中国金属现货进口量达3.6亿吨,占全球贸易的48%[15] - 通过技术突破,如电解铝吨电耗从1.6万度锐减至1.3万度以下,铸就全球竞争力[13] - 中国企业在印尼、几内亚布局“资源-冶炼-加工”全产业链[15] 人民币结算的推广与实践 - 欧洲车企对华金属采购人民币结算占比从5%升至22%,大众、宝马、奔驰因供应链稳定需求跟进[19] - 对日本稀土出口人民币结算占比达40%,丰田、本田为稳定供应链主动采用人民币结算,形成闭环[21] - 智利铜矿出口的62%流向中国,中国五矿与智利国家铜业签订5年全人民币结算协议,年采购量增30%至120万吨[24] - 通过央行货币互换解决流动性,2024年三季度铜矿人民币结算占比从12%升至38%,秘鲁、赞比亚跟进[26] -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与迪拜黄金和商品交易所合作推出人民币计价跨境交易平台,中东企业可直接用人民币采购金属[26] - 人民币直结为中东企业节省0.5%-1%的汇兑成本,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年进口150万吨中国电解铝,改用人民币后节省手续费并规避汇率风险,三季度采购量增20%[28][30] - 东盟十国在区域金属交易中推广人民币结算,交易效率提升30%,截至11月全球32国主流金属企业采用人民币结算[30] 市场应对与体系变革 - 中国“人民币跨境金属结算应急通道”单月处理1200亿元交易,完全承接LME流失的业务[32] - 人民币结算体系绕开美元盘剥,提供“人民币结算+长期协议”组合方案,吸引力显著[24][28] - 人民币国际化依靠产业升级、市场开放及庞大贸易规模,未来新能源、高端制造需求将进一步提升其话语权[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