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政策与标准建设 - 国家层面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 [2] -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系统性规范了从病因学、诊断评估到多学科协作诊疗的流程 [2] - 行业已有《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和《健康体重管理中心建设管理规范》等标准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引 [2] 行业活动与规模 - 第八届华夏医学营养论坛暨医学体重管理门诊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培训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模式举办,吸引了全国600余位从业人员参会 [1] - 会议包含线上医学减重工作坊和线下肥胖防治研讨会,有50余位国内外权威专家进行学术分享 [10] - 线上工作坊聚焦循证膳食模式应用、人工智能减重管理等14门精品课程 [10] - 线下研讨会通过七大学术专题覆盖全人群肥胖防治需求,并设有PBL教学案例分析等互动环节 [10] 行业发展现状与网络 - “医学营养减重门诊”已在全国千余家医疗机构广泛建立 [5] - 经严格筛选,“2026年度医学减重教学单位”得到全国560家医疗机构支持,加上历年入选的1000余家单位,形成了覆盖广泛的服务体系 [11] 行业战略方向与理念 - 行业响应“十五五”规划建议和健康中国2030战略,强调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 [4][6] - 倡导“医学体重管理”理念,重点强调在医生监督下进行体重管理,使其更安全有效,并将其视为慢病防治的桥头堡 [6] - 行业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医研产用协同创新,坚持“学科为基础、学术为引领、科研为载体” [4] 专业技术与模式发展 - 肥胖被认定为涉及代谢、遗传、行为等多因素的复杂慢性疾病,其防治需要长期科学管理和多学科团队协同发力 [5] - 医学营养治疗是肥胖症治疗的基础和核心措施,为科学减重提供关键支撑 [5] - 多学科协同模式让医学减重从“粗放式减重”转向“精准化健康管理”,保证了科学性并降低了健康风险 [9] - 医学营养减重产品研发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兼顾营养均衡性与个性化需求,并针对不同场景进行开发 [9]
第八届华夏医学营养论坛:引领医学减重规范化,迈向精准健康管理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1-15 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