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业创新格局核心观点 - 全球产业创新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全球产业创新前十强中亚洲城市占据六席,改写了世界创新竞争力版图[1] - 产业创新,而非单纯的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城市乃至国家经济崛起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5] - 全球产业创新顶尖城市竞争白热化,东京、深圳、纽约和旧金山以极其接近的综合得分构成实力极为接近的“第一梯队”[5] 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梯队分布 - 第一梯队(40分50分)包括6个城市:东京、深圳、纽约、旧金山、北京、首尔[6] - 第二梯队(20分40分)包括13个城市:伦敦、新加坡、上海、巴黎、波士顿、苏黎世、洛杉矶、阿姆斯特丹、西雅图、慕尼黑、柏林、奥斯陆、奥斯汀[6] - 第三梯队(20分以下)包括8个城市:斯德哥尔摩、多伦多、赫尔辛基、爱丁堡、丹佛、莫斯科、悉尼、墨尔本[6] 领先城市创新表现与模式 - 东京以46.84分荣登榜首,其在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1664件)、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67.4%)以及福布斯全球2000强企业数量(82家)三项硬核指标上均位居全球首位,代表技术深耕型创新模式[7] - 深圳以46.79分紧随东京(仅差0.05分),在ICT产品出口占比(41.3%,全球第一)、PCT专利申请量(6463件,全球第二)和劳动力年龄人口占比(79.53%,全球第一)等方面表现抢眼,代表市场牵引型创新典范[7] - 纽约(46.72分)体现金融赋能型创新路径,通过资本力量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其制造业增加值和独角兽企业数量均位居全球前列[16] 亚洲城市集体崛起 - 全球产业创新前十强中,亚洲城市占据六席,包括东京(第1)、深圳(第2)、北京(第5)、首尔(第6)、新加坡(第8)和上海(第9)[8] - 亚洲领先城市通过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展现强大产业化能力,北京、上海和首尔在“产品和服务产出”维度上的指数增长分别高达9.14、9.62和8.04[11] - 东亚地区展现出最强创新活力,东京(+15.66)和首尔(+15.46)是指数值增长最快的两座城市[18] 指数变化与区域动态 - 中国三大创新型城市指数值全部提升:深圳(+7.74)、北京(+6.76)和上海(+4.35),其中深圳的增幅在中国城市中领跑[18] - 创新产出方面,北京(+11.07)、首尔(+11.37)和上海(+11.04)的惊人增长,构成东亚城市在“知识产出”和“产品与服务产出”上的绝对领先优势[21] - 创新绩效方面,纽约(+10.12)、伦敦(+6.70)等欧美城市在创新成果市场化和商业化方面表现更优,而中国三大城市在此维度均出现较低幅度的负增长[21] 城市创新模式比较 - 东京的成功在于产官学联合体模式有效强化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衔接,但面临劳动力资源不足、人均经济规模偏低等挑战[13] - 深圳的奇迹源于市场需求直接牵引技术攻关,形成快速试错、迭代升级的创新节奏,但在人均经济规模和高端创新平台数量上仍有差距[14] - 纽约的短板在于劳动力结构、科研人员密度和ICT服务出口,显示其创新与实体经济更深层次的融合尚存空间[16]
重磅报告!深圳又一指标全球第二!
搜狐财经·2025-11-16 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