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造出新中国第一批人造金刚石的“60多岁”企业不断挺进新赛道—— “工业牙齿”与新兴产业“咬合”越来越紧密(经济新方位·新产业里的传统力量)

公司历史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为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三磨所),是新中国第一批人造金刚石的研发者,其研发任务课题代号“121”与公司厂址门牌号相同 [1][2] - 公司于1963年成功研制出中国首颗人造金刚石,并于1965年参与研制出第一台六面顶压机实现国产金刚石量产,1966年成功研制第一颗立方氮化硼 [2] - 目前中国人造金刚石年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95% [2] 核心技术与设备演进 - 公司核心设备为六面顶压机,早期功勋压机现已退役保存,新型六面顶压机具有缸径更大、性能更高、寿命更长的特点 [1][2] - 人造金刚石合成过程是在压机内对碳原料施加高温高压,从而孕育出金刚石晶体 [2] - 公司近期在实验室突破了用于机器人关节加工的多齿精密超硬磨具的微米级修整技术,研发难度被形容为在头发丝上“绣花” [5] 业务转型与市场拓展 - 上世纪90年代科研院所改制后,公司面临资金短缺和人才流失等挑战,随后调整定位,瞄准汽车和电子信息领域寻求突破 [3] - 公司开发的超高速砂轮实现了国产替代并进入国际知名车企生产线,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转向及刹车系统等精密零部件加工 [3] - 超硬材料应用领域已从传统机械工业拓展至矢量发动机、手机芯片、船舶曲轴、医用刀具及人形机器人关节等多个新兴领域 [3][5] 产品与应用创新 - 超硬材料产品从最初的磨具、刀具,发展到培育钻石等消费产品,公司设有自有钻石品牌展柜 [5] - 公司针对人形机器人关节中使用的内齿轮加工难题,研发精密超硬磨具以提升齿面硬度和精度,从而改善关节顺滑度、省力效果及使用寿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