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稀土威胁论”被严重夸大,中国在稀土元素精炼环节的垄断优势并不能有效转化为地缘政治或贸易博弈的工具 [1][3] - 全球稀土供应链呈现深度相互依存关系,中国在稀土合金等下游环节对境外依赖程度高 [5][7] - 美国通过收购英国LCM公司,迅速整合并补齐了从开采到稀土合金的完整产业链 [8][9] - 西方在稀土绿色提取、回收及替代技术方面取得迅猛进展,可能削弱中国的市场主导地位 [14][24] - 历史经验表明,试图将稀土资源工具化(如出口配额)难以长期奏效,最终导致价格回落和替代技术发展 [27] - 现代竞争的核心在于制度创新和开放生态,而非资源垄断 [29] 稀土贸易依赖关系 - 欧盟每年进口约750万美元的精炼稀土元素,其中约三分之二来自中国,但此类贸易额在欧盟外贸总额中占比极小 [5] - 欧盟在稀土合金领域的进口额略高于1亿美元,其中仅30%来自中国,并且欧盟在该领域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 [5] - 欧洲进口一吨稀土元素成本约8000欧元,而出口的稀土合金平均价格高达每吨2万欧元 [5] - 2024年美国稀土元素进口的90%来自中国,2025年上半年为75%,但进口总值仅为2500万美元 [5] - 美国向中国出口价值1.9亿美元的稀土合金,中国对美国稀土合金的依赖远超美国对中国稀土元素的依赖 [5] - 中国每年需进口约14亿美元的稀土合金,而出口的稀土元素仅约4亿美元,显示出在下游产品上的净依赖 [7] 美国稀土产业链整合 - 美国稀土企业USA Rare Earth于11月12日宣布收购英国Less Common Metals (LCM)的交易获英国政府批准 [9] - LCM是西方唯一能大规模生产轻、重稀土永磁金属和合金,并进行商业规模条带铸造NdFeB合金的企业,年产能约1,400吨 [12] - 通过此次收购,美国将具备从稀土氧化物到金属、合金,直至下游磁体的完整产业链能力 [9] - USA Rare Earth位于俄克拉何马州斯蒂尔沃特的磁体厂计划年产5,000吨烧结钕铁硼磁体,LCM将为其供应NdFeB金属和合金 [11][14] 西方稀土技术进展 -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开发生物基绿色提取技术,利用lanmodulin蛋白从低品位矿石和废料中提取稀土,预计可降低精炼成本一半以上,2026年实现工业化 [16] -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开发旋转填充床接触器分离技术,可减少废物90%,大规模应用预计提升美国本土稀土加工能力40%以上 [17] - 欧盟REE-CYCLE项目采用纳米液滴乳化分离技术,用于磁铁回收,选择性达95%,已投产并获欧盟战略项目支持 [19] - 离子吸附粘土高效提取技术在挪威和瑞典应用,相关工厂产能预计可达中国稀土精炼产能的10% [19] - 英国和德国的HyProMag项目利用氢处理从电子废物中回收钕铁硼磁铁,纯度超99%,目标至2040年回收2万吨磁体 [21] - 欧盟REACT项目开发低稀土或无稀土磁铁(如铁氮化物),性能接近钕磁铁但成本低20%,可减少重稀土用量50%,2025年试产成功 [22] - 挪威SecREEts项目从磷肥副产物中回收稀土,2025年已投产,产量相当于欧盟稀土需求的10% [24] - 美日澳协议投资回收技术,目标2026年实现稀土本土回收率达25% [24] 历史经验与竞争逻辑 - 约十五年前中国实施稀土出口配额并减少出口量一半,导致价格短期内飙升十倍,但需求很快下滑并催生替代技术,两年后价格回落至管制前水平 [27] - 当前竞争的核心已从资源垄断转向制度创新和构建文明开放的生态,以确保科技的持续进步 [29]
从稀土元素到稀土合金,从稀土技术到稀土替代:被夸大的稀土威胁
搜狐财经·2025-11-16 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