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江苏省慈善总会在成立20周年之际发布显著成果,累计募集善款26.3亿元,救助支出超23.2亿元,实施了381个重大慈善项目,惠及困难群众620万人次 [1] - 慈善事业在新时代被赋予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助力共同富裕的新使命 [1] - 行业未来发展重点是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规范化发展,强调数字化转型、专业能力提升和制度创新 [8][9] 善款来源 - 善款募集总额达到26.3亿元 [1] - 政策支持是重要基础,包括2010年率先颁布实施全国省级层面首部地方慈善立法《江苏省慈善事业促进条例》,以及较早出台税收优惠政策 [3] - 财政资金提供初始支持,2005年省财政拨付5000万元创始基金,2024年再次拨付5000万元 [4] - 募捐方式多元化,结合传统与现代业态、线下与线上,例如“慈善一日捐”活动在2024年吸引522家单位的17.95万名干部职工参与 [4] - 网络募捐发展迅速,从2018年“99公益日”募集35.72万元、参与5.79万人次,增长至2024年全省网络募捐突破6亿元、参与人次突破1000万 [4] 善款使用与项目成效 - 救助支出超过23.2亿元,已实施重大慈善项目381个,惠及困难群众620万人次 [1][5] - 重点项目包括:“护苗行动”建立儿童大病慈善救助制度;“情暖江苏”项目连续19年运作,累计向390多万户困难家庭发放慰问金和物资总价值达18.3亿元;“光伏照万家”项目为困难家庭建立“阳光存折”长效机制 [6] - 在应急救援中发挥“及时雨”作用,参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灾害救援 [6] - 组织网络覆盖广泛,截至2024年底,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五级慈善组织网络,包括乡镇(街道)慈善会1239家,村(社区)慈善工作站15156家 [6] - 地方特色活动成效显著,例如无锡“为爱行走”徒步公益活动12年来在全国30个城市举办,近70万人筹集善款5000余万元;南通市江海志愿者从34人发展为100多万人 [7]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需从“主要长个头”向“强筋壮骨”转变,即从规模增长转向质量提升 [8] - 建议积极拓宽募捐渠道、创新捐赠方式,促进慈善捐赠数字化转型,提升参与便利性 [8] - 建议加大政策激励,如加快制定税收优惠具体办法,探索建立省级“慈善行为积分制度”以形成长效正向激励 [8] - 建议加强慈善组织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执行能力 [9] - 建议通过创新项目形式、加快推进“数字慈善”建设、依法规范提升透明度,以增强实效性和公信力 [9]
江苏省慈善总会发布20周年“民生成绩单”
新华日报·2025-11-16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