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权长债收益率飙升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全球主要经济体3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多年高位,德国、法国、荷兰达2011年欧债危机以来最高,英国30年期金边债收益率触及1998年以来最高点[1] - 市场陷入恶性循环:债务担忧推高收益率导致政府借贷成本上升、财政赤字扩大,进而增加国债发行并再次推高收益率[1] - 长债收益率在降息周期中反向上行,反映市场对主权信用的重新定价和财政可持续性的长期担忧[10][11] 日本国债市场剧变 - 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1999年首次发行以来最高水平,年初至今上涨近100个基点[2] - 日本央行结束超宽松货币政策:2024年3月结束负利率,政策利率从-0.1%上调至0-0.1%;2024年7月大幅减少国债购买规模;2025年1月实施自2007年以来首次加息[4] - 前首相石破茂承认日本财政状况"比希腊还要差",引发20年期国债拍卖投标倍数跌至2012年以来最低的2.5倍,尾差飙升至1987年9月以来最高的1.14日元[5] - 政局高度不确定性加剧市场抛售,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失利,石破茂辞职,高市早苗坎坷当选新首相[5][6] 欧洲主权债市困境 - 德国联盟党与社民党同意放松"债务刹车",设立5000亿欧元预算外基金用于基础设施和国防支出,国防开支超GDP1%部分免受限制,推动30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上行[7] - 法国政治动荡:总理贝鲁提出的将赤字率从占GDP5.4%降至4.6%的方案遭反对,信任投票未通过,马克龙两年内任命第五任总理,政局未改善[7] - 英国30年期债券利率于9月3日飙升至5.75%,创1998年以来最高纪录,较年初上升超60个基点,市场预期秋季财政预算案将增税并发行140亿英镑新债[8] 收益率上行的驱动因素 - 宏观环境上,美国核心通胀韧性导致"更高更久"的利率预期重构,美债长端收益率走高带动其他发达国家主权债利率上行[10] - 财政政策方面,各国扩张性财政政策(如美国减税、德国军费扩张)推高财政赤字,导致长端收益率和期限溢价上行[11] -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背离:降息周期推动短端收益率下行,但财政扩张担忧推动长端收益率上行,市场要求新的财政风险溢价[10][11]
被抛售的全球主权债:债务困境与长债的重新定价
新浪财经·2025-11-16 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