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给欧洲上了一堂工业课,实力就摆在这里”

事件背景与核心冲突 - 荷兰政府于9月30日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接管闻泰科技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99%的股份,并于10月12日对外公开[2] - 美国政府在9月29日发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对闻泰科技持股超50%的子公司追加同等力度出口管制[2] - 荷兰法院文件显示,荷兰与美国曾就穿透规则进行沟通协调,美方向荷兰提出更换安世半导体中方首席执行官等要求[2] - 中方商务部指出,荷兰政府的行政干预违背契约精神,是造成全球半导体产供链动荡和混乱的根源[10] 中方应对措施与效果 - 中方同意予以出口豁免,恢复向欧洲汽车行业供应关键芯片,前提是购买方承诺仅将半导体用于民用用途[5] - 中方在谈判过程中建立起极具成效的出口管制体系,其赢得权力博弈的实力已得到证明[1][6] - 中方的出口豁免制度仅适用于民用芯片,这赋予了中方一整套可用的反制工具[6] - 在中方努力下,半导体产供链危机有所缓解,但形势依然严峻[11] 对汽车行业与供应链的影响 - 安世半导体事件导致全球供应链遭遇断供危机,引发汽车制造商对零部件短缺导致生产线瘫痪的担忧[1][3] - 欧洲汽车制造商和其他工业公司仍继续面临毁灭性的芯片短缺,可能会在数周内导致全球生产线停工[6] - 一家汽车制造商高管透露,公司仅剩几周的芯片供应,若无法从德国和欧盟获得晶圆,库存将会耗尽[7] - 安世半导体的欧洲客户正寻找变通方法,计划直接从欧洲工厂购买硅晶圆运往中国进行最终封装[7] 后续发展与各方立场 - 荷兰政府表现出妥协意愿,暗示有可能撤销10月12日实施的措施[6] - 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宣称对酿成争端不后悔,即便事后也不会改变做法,并称此事是对欧洲和西方的警钟[8] - 中方商务部对卡雷曼斯的言论表示极度失望和强烈不满,并指出荷方坐视安世(荷兰)拒绝向中国企业提供晶圆,将内部矛盾升级为系统性风险[10][11] - 中方已同意荷方派员来华磋商,但要求荷方带着建设性方案来,而非创造新的问题和矛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