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基金业协会起草《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主题投资风格管理指引》旨在解决主题基金"风格漂移"和"名不副实"等问题[2] - 《指引》对主题投资基金的合同约定、基金管理人投资风格管理、托管人投资风格监督提出明确要求并建议建立"风格库"[3] - 风格库每个自然年度更新频率不低于1次且不高于12次被动更新和采用市值排名等高频变动标准的情形除外[20] 基金公司应对措施 - 多家机构已在制度、系统、人员等方面进行调整例如华北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已建立由权益研究部维护的主题库并通过合规风控部实施全流程监控[4] - 落实《指引》需在制度方面建立长周期考核匹配的激励约束机制系统方面升级投研系统支持风格库动态管理人员层面加强基金经理培训[5] - 华南一家大中型基金公司表示新规较为复杂但行业有过渡时间有望顺利过渡[4] 政策背景与监管框架 - 《指引》是对2025年5月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具体落实要求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7] - 该政策是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改革的"第三支箭"形成覆盖产品设定、投资运作和托管监督的全链条监管框架[7] - 新规旨在纠正部分主题基金"伪主题"现象推动行业回归契约精神进入"精细化、标准化、透明化"管理新阶段[7] 对行业文化的影响 - 《指引》要求基金名称与合同、实际投资高度相关合同描述不得存在"模糊空间"从源头打击"风格漂移"[8] - 新规引导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优先推动资源向合规运作和投研能力突出的基金公司集中[8] - 通过硬性约束督促基金管理人坚守投资风格聚焦深度研究和长期价值发现而非追逐短期热点[9] 提升行业竞争力 - 《指引》通过强化公募基金工具化属性和风格稳定性提升行业在大资管生态中的话语权吸引长期资金入市[12] - 清晰的产品定位使公募基金更好满足投资者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12] - 新规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变通过规范化和透明度赢得相对于银行理财、信托等同业的优势[13] 对投资者的益处 - 主题基金"名实相符"后投资者可根据名称和合同准确判断投资范围避免"开盲盒"风险[14] - 风格稳定的基金帮助投资者实现资产配置意图减少因基金经理"风格漂移"带来的风险有利于长期持有[14] - 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提升投资决策效率保护本金安全培育长期投资信心[14] 投资流程规范化 - 建立风格库推动基金公司从产品设计、投资研究到合规风控进行系统性升级影响行业竞争格局[20] - 风格库更新频率设定既避免高频调整引发的策略波动又为应对市场变化预留空间使基金经理更聚焦基本面研究[21] - 风格库制度要求公司内部建立研究人员、合规风控人员和投资决策委员会协作机制强化投资纪律[21]
破解“风格漂移”!大动作来了 最新解读
中国基金报·2025-11-16 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