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如何自然提升:打通与就业和收入的循环
搜狐财经·2025-11-17 00:20

“十五五”规划的战略布局与逻辑 - 规划前三项重点任务依次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自立自强和促进内需,该排序基于夯实经济基础的逻辑,即优先强化实体经济(制造业根基),再发展科技以创造新动能,最终打通就业-收入-消费循环 [4][5] - 促消费被纳入五年规划重点任务属史无前例,标志着其从泛化目标升级为重要经济战略,虽位列第三,但已在工业基础和科技发展框架下被置于关键位置 [5][6] - 规划目标是通过新质生产力拉动经济新动能,实现从投资主导向投资与需求双引擎的转型,并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绿色发展等具体任务落实 [4]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发展路径 -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是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千行百业,而非孤立发展单一高科技产业,传统永续产业(如食品)需通过技术升级实现现代化,最终形成完整体系 [3][15] -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规避三大问题:企业高杠杆导致的财务风险、内卷式低价竞争损害长期投入、地方政府用行政手段挤压传统产业,应坚持市场开放与稳健发展 [15][16][17] - 中央提出“人工智能+”等策略旨在赋能传统行业,但需防止地方机械化理解政策,避免为追求新产业而强制淘汰合法经营的传统企业 [16][17] 消费促进的策略与结构分析 - 中国居民消费率约为37%,显著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但需结合购买力平价和消费结构差异分析,不宜直接对标美国高医疗、律师费用占比的服务消费模式 [7] - 促消费关键并非简单生产新消费品,而是通过放开市场、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如文艺场地、公共空间)创造消费机会,例如提供跳街舞、唱歌的场地以激发衍生消费 [2][9][12] - 消费提升依赖收入增长与制度保障,规划明确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的目标,同时需解决养老、教育等后顾之忧,以释放消费潜力 [10][11] 科技自立自强的国际竞争背景 - “科技自立自强”的提出基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竞争现实,大国必须拥有完整产业链、粮食自主和军事体系,避免受制于人,这与小国专注国际分工的逻辑不同 [18][19] - 全球化虽效率高,但国家间利益分配不均导致矛盾,美国试图将内部问题转嫁中国,中国需构建自主知识、技术和工业体系以应对潜在打压 [18][19] - 当前新旧动能转换已见曙光,若“十五五”推进顺利,新动能将主导经济增长,为就业和收入提升奠定基础,进而带动消费自然增长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