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泡沫”争议起——美国科技巨头“发债潮”与隐忧
上海证券报·2025-11-17 01:55

AI领域发债融资规模与动因 - 今年以来美国人工智能公司发债规模已超过2000亿美元[2] - 具体案例包括甲骨文9月发行180亿美元债券用于基础设施租赁项目 Meta在10月底发行300亿美元债券创2023年以来最大规模公司债交易 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于11月初标售250亿美元债券[2] - 核心驱动力是AI基础设施投资进入密集期 AI算力竞赛需要巨额资本支出支撑 但公司自由现金流在扣除股票回购和分红后无法覆盖AI相关资本开支[2] - 债券融资成本低于股权融资成本 债务融资有助于提高ROE从而有利于提高估值 股权融资则可能被市场解读为负面信号[3] 债券市场反应与投资逻辑 - 市场对科技巨头债券需求强劲 Meta债券认购额达到约1250亿美元创下美国公司债发行最高认购纪录 甲骨文债券也获得超额认购[4] - 债券市场更看重偿债能力 Meta等公司现金流稳定杠杆低因此债券投资者认可度高 而权益市场更看重业绩兑现与成长预测[4] - 本轮超额认购是对公司本身实力的认可 Meta、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信用级别较高偿付能力强[4] - 高收益债券曾是科技企业融资重要补充 但如今大部分已发展为投资级企业其高收益债券特征逐步消退[4] 融资可持续性与风险担忧 - 巴克莱银行报告指出甲骨文为履行庞大AI合同进行的资本支出已远超其自由现金流支撑能力迫使其严重依赖外部融资 该行将其债务评级下调至低配[5][6] - 报告提示甲骨文可能最终沦为BBB-评级接近垃圾债门槛[6] - 过去几个月几家主要超大规模云服务商通过公开和私募市场发行债券总额高达1400亿美元全年发行量有望达1600亿美元[6] - DA Davidson技术研究主管警告AI公司未来还需要数千亿美元资金 若投资于快速贬值且回报不确定资产此类风险可能演变为系统性风险[6] 发债趋势与市场条件变化 - AI泡沫担忧蔓延至债市投资者对此类债券要求更高风险溢价 Meta和谷歌新发行债券利差显著扩大[7] - 美国银行数据显示该类债券利差已攀升至78个基点较9月约50个基点的幅度显著扩大 背后是公司现金流紧张前景[7] - 鉴于AI公司在数据中心建设、芯片研发等方面持续投入巨额资金 由AI驱动的更长时间更高水平债务发行有望在未来成为常态[7] - 财务稳健巨头有望继续以合理成本融资 而财务结构脆弱企业则可能陷入融资成本飙升甚至资金链断裂困境[7] 杠杆水平与潜在泡沫特征 - 长期以来美国大型AI公司杠杆水平相对偏低资本负债率大多低于50% 得益于强大内源融资能力、轻资产结构等因素[8] - 尽管近期大规模发债快速推升杠杆水平 但对大部分企业而言短期内仍有进一步加杠杆空间[8] - 当前部分AI公司债券出现量升价跌、利差走阔、CDS需求激增的典型泡沫特征[8] - 若后续AI商业化落地速度低于预期 AI产生收入不足以覆盖利息与折旧 或杠杆持续上升触发信用评级下调 当前高利差可能演化为实质性违约引发债券领域AI泡沫破裂[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