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与科创企业投资匹配性 - 保险资金作为中长期"耐心资本",其规模大、负债久期长(寿险资金久期长达15至30年)、稳定性强的特点,与科创企业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的融资需求高度匹配 [1][2] -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超过36万亿元,具备支撑系统性布局前沿科技领域的实力,能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科技产业关键环节 [2] - 保险资金通过长久期、跨市场运用等禀赋,可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与芯片研发、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漫长的研发周期高度适配 [1][2] 保险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的投资策略与工具 - 保险机构通过股、债、基、另类等多元化投资工具覆盖人工智能、半导体、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 [3] - 针对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保险资金可通过参与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或发起保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行投资 [4] - 针对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保险资金可通过定向增发、战略配售、并购重组等途径提供资金支持 [4] - 投资模式包括母基金、创投基金(初创期)、Pre-IPO融资(中期)、S基金及IPO战略配售(成熟期)等,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 [4] 保险机构投研与考核体系优化方向 - 构建"政策研究-技术解码-价值发现"三位一体的投研体系,提升对科创企业的估值判断与定价能力 [6] - 建立"战略导向+考核牵引"双轮驱动管理机制,对不同投资阶段设立差异化考核指标,实现长周期考核引导 [6][7] - 加强专业赛道研究,运用"股权基金+股权计划"模式,与优秀管理人、产业龙头等合作抓取标杆项目 [5] - 推动差异化监管,给予大型保险公司沿产业链投资的自主权,中小型公司可通过私募、S基金等进行财务性投资 [6] 政策与生态建设建议 - 建议下调保险公司投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未上市公司股权的风险因子,更新产业分类并上调创投基金集中度比例上限 [7] - 扩大科创投资税收优惠主体范围,将税收优惠力度与投资期限正向挂钩,缓解保险公司中期收益压力 [7] - 加强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建设,梳理S基金交易机制以提升信息透明度、定价公允性和交易效率 [7] - 在产品端构建多元工具矩阵,在生态端培育产融结合能力,推动保险资金更好服务科技创新 [6]
保险机构以“耐心资本”赋能科创企业做大做强
中国证券报·2025-11-17 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