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协同治理仍需向深度演进
经济日报·2025-11-17 06:11

智慧园林的定位与核心价值 - 智慧园林是城市治理理念的升级,其核心目标与传统园林一致,均为公众提供绿色休闲空间和城市生态服务,但依托数字技术与智能系统实现了管理、养护和运营的革命性突破 [1] - 智慧园林的发展实现了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变,正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1] - 智慧园林与“海绵城市”、“碳中和”等举措协同推进,是提升城市韧性、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为城市“海绵体”和“碳汇库”,可通过智慧化改造与城市气候预测系统联动 [1] 技术应用与发展路径 - 未来5到10年,智慧园林需向“全域感知、智能决策、全民共享”深度演进,全域感知要求优化传感器网络,实现“天空地海人”一体化数据采集 [2] - 智能决策需依托AI生态建模与区块链技术,推动资源调度从静态规划转向动态优化 [2] - 为提升公众参与,可通过AR/VR技术打造沉浸式生态教育场景,并建立“认建认养+碳积分”机制,将生态贡献转化为可兑换权益 [2] - 全民共享需通过低门槛交互技术(如轻量化AR应用)和开放数据平台激发公众参与热情 [2] 数据互联与协同治理 - 数据互联是协同治理的基础,智慧园林数据平台与交通、能源等系统的融合可实现跨领域资源优化配置 [1] - 需警惕数据安全风险,不同系统间的标准差异和管理权责模糊可能降低数据流通效率,建议建立统一的数据安全标准和跨部门协作机制 [1] 政策与产业支持体系 - 政策层面需构建集标准、资金、人才于一体的支持体系,包括制定全国性技术标准以打破数据孤岛 [2] - 建议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扶持MOE大模型、无人机巡检等关键技术研发 [2] - 需推动高校增设智慧园林方向的交叉学科,强化产学研合作,培养既懂园林又掌握AI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 未来展望 - 随着全域感知网络的铺开和全民参与机制的完善,智慧园林将成为连接自然与城市、技术与人文的桥梁,为构建低碳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持续注入智慧动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