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核心原则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核心路径,今年是该理念提出20周年 [1] - 核心在于因地制宜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需立足区域生态资源禀赋,分类施策,统筹兼顾,避免一哄而上 [1] 资源禀赋评估与战略基点 - 准确把握区域生态资源禀赋是首要前提,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挖掘、评估和价值转化的深刻变革 [1] - 不同生态资源形态决定价值实现的起点和方向,例如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可发展林业碳汇、林下经济、康养旅游,拥有湿地或海洋生态系统的地区可发展生态旅游 [1] - 必须立足当地最突出的生态资源,解决最核心的生态问题,深入剖析资源禀赋和生态定位,才能找准战略基点 [1] 分类施策与链式增值模式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涵盖物质供给、生态调节和文化服务等多方面,需挖掘比较价值,形成“资源—资产—资本”的链式增值模式 [2] - 对于受人类活动影响小、自然资源独特的区域,可开展生态友好型农副产品溢价增值 [2] - 对于人文活动丰富、文化遗存、风光优美的区域,可发展旅游、康养等文化产业 [2] - 对于人为破坏较多的区域如矿山、荒废农村宅基地,可通过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恢复生态功能后提升价值 [2] - 对于林草资源丰富、涵养水资源的生态功能区,可通过转移支付、生态补偿或林业金融等模式盘活生态资产 [2] 系统规划与跨部门协同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复杂系统工程,需全局视野和系统观念,注重打通从资源确权、价值评估、市场交易到收益分配、市场监管的全链条 [3] - 缺乏科学统一的价值核算标准将使市场交易无从谈起,缺乏畅通交易平台和完善产权制度会阻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3] - 需要政府、企业、公众、金融机构等多主体协同参与,破除部门壁垒和区域分割,形成权责清晰、运转顺畅、激励有效的跨部门跨区域协同机制 [3] - 需警惕“合成谬误”,避免局部正确但合成失效,例如缺乏统筹规划可能导致流域内各县市生态旅游同质化竞争和生态承载力超负荷 [3] 长期发展战略与愿景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需要精心书写的大文章,需立足生态资源本底,分层分类探索转化路径,具备战略眼光进行系统谋划 [4] - 目标是源源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国描绘壮美画卷 [4]
因地制宜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经济日报·2025-11-17 06:11